[实用新型]用于运行线路的交通系统的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9206.1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7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刘若鹏;邓存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18 | 分类号: | H04W36/18;H04W84/12;H01Q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孙征 |
地址: | 518034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运行 线路 交通 系统 通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运行线路的交通信息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交通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顽疾。为了应对交通问题,许多运行线路的交通工具应运而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地下铁路。地下铁路简称地铁或者地下铁,狭义上专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铁路系统或者捷运系统;在广义上,由于许多此类的系统为了配合修筑的环境,可能也会有地面化的路段存在,因此通常涵盖了都会地区各种地下与地面上的高密度交通运输系统。
随着地铁逐渐成为城市人口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人们花在乘坐地铁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由此对与地铁的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地铁线路复杂,地铁列车的入库出库方式与一般交通工具不同,因此现有的交通通信系统难以适于地铁列车的通信,尤其难以适于地铁交通系统的无线局域网络(WLAN)铺设。
目前,在运行线路的交通系统中,尤其是在地铁轨道中,已经可以布局基本可用的通信系统。然而,目前的通信系统,尤其是无线网络的传输速度并不突出,还不能顺畅的实现视频通话、高速下载等操作,还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无线通信流量和速率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此外,目前在地铁运行过程中经常遇到掉线、数据误传问题,这是由于目前设置在地铁轨道中的无线网络并不稳定,掉包率、误码率都比较高。因此,业界急需一种高性能的无线覆盖方案,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对互联网访问的需求,并保证网络访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面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运行线路的交通工具中的终端设备与外部网络通信的系统,解决了如何适于运行线路的交通工具的进行无线局域网通信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运行线路的交通系统的通信系统,包括:车站子系统,设置在交通系统的车站处,用于实现车站中的终端设备与外部网络的通信;车对地子系统,用于实现交通工具中的终端设备与外部网络的通信,车对地子系统包括车厢网桥和车对地网桥;以及控制中心,用于对车站子系统和车对地子系统之间的通信进行总体控制。
优选地,车站子系统中设置有交换机,并为车站中的终端设备提供用于网络通信的多个接入点。
优选地,交换机通过光纤或网络电缆连接至控制中心。
优选地,在车站子系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定向天线或至少一个全向天线。
优选地,在车站的站厅和/或站台中设置有全向天线。
优选地,该全向天线包括底板、以及交叉设置的第一介质板和第二介质板,第一介质板和第二介质板立置于底板上,第一介质板具有用于工作在第一频段的多个第一极子,第二介质板具有用于工作在第二频段的至少一个第二极子,多个第一极子中的一个第一极子与其他第一极子的极化方向不同。
优选地,该全向天线包括底板、以及交叉设置的第一介质板和第二介质板,第一介质板和第二介质板立置于底板上,第一介质板具有用于工作在第一频段的第一极子、以及至少一个引向器,第二介质板具有用于工作在第二频段的第二极子。
优选地,车对地子系统还包括:第一通信模块,设置在交通系统的交通工具上,第一通信模块包括车厢网桥;以及第二通信模块,包括多个车对地网桥,多个车对地网桥以预定间隔设置于所述交通工具的运行线路上,其中,第一通信模块与第二通信模块之间利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并通过第二通信模块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
优选地,第一通信模块还包括交换机,交换机与车厢网桥通信连接,并为终端设备提供用于网络通信的至少一个接入点。
优选地,当终端设备从第一接入点移动到第二接入点时,系统通过无线接入控制器实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接入点到第二接入点的无缝漫游。
优选地,第二接入点用于将接收到的终端设备的认证和重关联请求发送给无线接入控制器。无线接入控制器包括:认证检测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接入点传送的终端设备的认证和重关联请求时,检测终端设备是否已认证;重关联指示模块,用于在认证检测模块检测到终端设备已通过第一接入点认证时,发送第二接入点与终端设备建立重关联的指示给所述第二接入点。第二接入点还用于在接收到第二接入点与终端设备建立重关联的指示时,与终端设备建立重关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92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