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透镜埋入型反光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7959.9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4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任旭林;李本都;陈斌;罗荣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中科倍特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128 | 分类号: | G02B5/128;B32B17/06;B32B7/12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15 四川省成都市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透镜 埋入 反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光膜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的透镜埋入型反光膜。
背景技术
反光膜是采用特殊的工艺将由玻璃微珠形成的反射层和高分子材料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颖的反光材料。目前流行的透镜埋入型反光膜的制造方法,主要通过在面膜上通过涂布将高折射率玻璃微珠包裹在树脂中,然后镀铝与带背胶的背纸复合,成为反光膜。
根据反光膜的反射原理,玻璃微珠后面的聚焦层厚度,对逆反射系数具有很大的影响,在玻璃微珠粒径恒定的情况下,有一个最佳的聚焦层厚度,形成最佳的逆反射系数。而根据传统的制造工艺,由于设备和检测手段的落后,再加上树脂固含量的波动,实际涂布时容易产生厚度偏差,待发现后调整就已造成一烘道的损失。
中国专利:200510039122.2公开了反光膜玻璃微珠单层共面植珠生产工艺,采用气动植珠和静电植珠相结合的工艺,将玻璃微珠加热后放入流化珠槽中,使走膜的过辊带正电荷,玻璃微珠带负电荷,从流化珠槽底部鼓入热空气,使玻璃微珠粘结于胶粘剂层表面,经过热复合钢棍和橡胶辊的压合,使玻璃微珠分布于胶粘剂表面。这种工艺所得到的的反光膜,其玻璃微珠只有1/3~1/2的表面粘结在胶粘剂层表面,容易出现浮珠,而且工艺复杂,聚焦层的厚度不易控制,其逆反射性能较差,而且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和聚焦层厚度易控制且小角度逆反射性能优异的新型的透镜埋入型反光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的透镜埋入型反光膜,它包括聚焦薄膜层、粘结层、面层和背胶层,聚焦薄膜层一面设置有粘结层,粘结层内部嵌有玻璃微珠,面层设置于粘结层的上方,聚焦薄膜层的另一面蒸镀有反射层,背胶层设置于反射层的下方,背胶层的下方复合有离型层。
所述的玻璃微珠的表面与面层之间的距离为0μm~20μ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聚焦薄膜广泛应用于反光膜生产领域,其原材料成本低,厚度可以精确控制。而且在制造反光膜的工艺过程中,工艺简单,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2、聚焦层为平直的薄膜,在生产时,可根据客户需求、玻璃微珠粒径和折射率,可方便地定制聚焦薄膜层的厚度,使反光膜具有不同角度的逆反射性能,尤其是小角度的逆反射性能优异。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层,2-粘结层,3-玻璃微珠,4-聚焦薄膜层,5-反射层,6-背胶层,7-离型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透镜埋入型反光膜,它包括聚焦薄膜层4、粘结层2、面层1和背胶层6,聚焦薄膜层4一面设置有粘结层2,粘结层2内部嵌有玻璃微珠3,面层1设置于粘结层2的上方,聚焦薄膜层4的另一面蒸镀有反射层5,背胶层6设置于反射层5的下方,背胶层6的下方复合有离型层7。
玻璃微珠3的表面与面层1之间的距离为0μm~2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中科倍特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中科倍特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79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