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床尾座快换多工位钻夹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7663.7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0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颜志军;朱美芹;艾国;朱孔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12 | 分类号: | B23B51/12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床 尾座快换多工位钻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床车削机械加工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快换钻夹。
背景技术
在实际生产工作中,有一种回转体铝合金零件需要加工轴向孔及端面,且轴向孔孔径较大,但因铸造工艺的因素只能铸造成实心体,这样就只能用钻头先钻一个较小的孔,然后再扩孔加工成满足需要的轴向孔。如果在钻床上通过多次更换钻头钻扩孔,可以将轴向孔加工到位,但加工端面需要在其它设备上再次装夹后加工;如果在数控设备上加工可以一次装夹多次钻扩孔及铣端面,但加工效率偏低且成本较高;如果在卧式车床上加工也可以先用尾座装夹一把钻头钻底孔,然后再用车刀扩孔及车端面,但扩孔余量较大,效率偏低,或者是把前一把钻头从车床尾座上卸下来,再安装下一把钻头扩孔,然后再卸下来安装另一把钻头扩孔等直到孔径满足要求,再车端面,这样操作起来也极不方便,特别对于批量生产的机械零件来说,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大了工人的操作技能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快速、高效且不需二次装夹的车床尾座快换多工位钻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夹体,旋转夹头,夹杆,定位芯轴,弹性定位销;
所述夹体由连接体和定位芯轴组成,所述连接体前部连接有定位芯轴,所述连接体后部与夹杆装配;
所述旋转夹头上有一个芯轴定位孔和两个以上钻头安装孔;所述定位芯轴装入芯轴定位孔与旋转夹头连接;所述钻头定位孔的中心轴与夹杆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
所述连接体前端有弹性定位销安装孔,所述旋转夹头与连接体的接触面上设有夹头定位孔,所述旋转夹头上对应设有夹头定位孔;所述夹头定位孔为两个以上,分布于圆心位于芯轴定位孔中心轴的一圆周上;各夹头定位孔到芯轴定位孔中心轴的距离与弹性定位销安装孔到定位芯轴中心轴的距离相等;
所述弹性定位销安装在弹性定位销安装孔中;所述弹性定位销的后端位于弹性定位销安装孔底部;所述弹性定位销的前端位于夹头定位孔内。
所述弹性定位销包括一弹簧;所述弹性定位销后端开有弹簧安装孔,上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弹簧安装在弹簧安装孔;所述弹簧的长度大于弹簧安装孔的长度。
所述弹性定位销安装孔上侧开有一螺纹孔;限位螺钉经螺纹孔安装在连接体中,所述限位螺钉前端置于凹槽内。
所述弹性定位销为圆柱体,前端是与圆柱体直径等同的1/4圆弧面。
所述连接体为包括前端一平面和后端一斜面的斜面圆柱体;所述连接体上设有用于安装夹杆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中心轴垂直于连接体后端斜面;所述贯通孔的中心轴与钻头安装孔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所述连接体的中心轴与定位芯轴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
所述连接体前端平面与后端斜面所夹锐角为30°。
所述连接体上的贯通孔内壁设有一平键,所述夹杆经平键与所述连接体装配。
所述旋转夹头为锥体夹角是120°的类锥体;所述芯轴定位孔的中心轴与旋转夹头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所述定位孔和所述钻头装夹孔数量相同,定位孔和所述钻头装夹孔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夹头定位孔的中心轴与定位芯轴的中心轴相互平行。
所述旋转夹头上设有与钻头安装孔相连通的、用于与螺钉配合固定钻头的螺纹孔。
所述定位芯轴前部设有与螺母配合将旋转夹头固定于连接体的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在不停车的情况下,有效解决了车床在加工工件内孔时需不断装拆钻头的难题,使现场实际生产变得轻松容易,实现了半自动换刀功能,尤其适合现场加工中的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K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夹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旋转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旋转夹头Ⅰ-Ⅰ剖示意图。
图7是弹性定位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右视图。
图中,1、夹杆,2、平键,3、夹体,4、旋转夹头, 5、螺母,6、夹头定位孔,7、弹性定位销,8、限位螺钉,9、弹簧,10、弹性定位销安装孔,11、螺纹孔,12、定位芯轴,13、连接体,14、钻头装夹孔,15、芯轴定位孔,16、凹槽,17、弹簧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76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