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水射流负压吸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6232.9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5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魏引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5/02 | 分类号: | E21F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水射流 吸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井粉尘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旋转水射流负压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洒水降尘是煤矿防尘工作的重要措施,目前用在井下巷道、作业区域产尘点的除尘,主要以喷洒水雾为主,即以细小水滴将扬尘沉积并消除。井下采、掘工作面机器工作的除尘方法,采用机载内置或外置喷雾系统,喷雾水压有一定要求,喷出的水雾具有正压特征,除尘效果因环境变化而好坏各异。
旋转水射流喷雾技术应用于巷道和采掘机械的喷雾降尘,水雾化程度高,覆盖范围大,降尘效果优于普通水喷淋喷头,该技术也属于正压除尘范畴,但是该喷雾喷头对于水质要求高,制约了普遍推广。
对于旋转射流形成负压区域,可使粉尘向中心运动,在技术上曾有采用空气为介质形成“人造龙卷风”,再用过吸尘口将负压区域粉尘吸走。这种以空气为介质的设备比较庞大,在井下巷道工作面受限空间,影响其现场发挥作用。
矿井目前使用的除尘风机基于负压除尘技术,相对于正压喷雾降尘技术在掘进工作面除尘效果显著,但是该设备的集风口为金属材料制作,占用生产空间,且负压吸尘点固定,现场捕尘范围有限,除尘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旋转水射流负压吸尘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传统正压喷雾降尘技术不能有效降尘除尘、影响工作区域人员健康和工作视野的问题,采用旋转水射流吸收负压区域的所有粉尘,为非接触式集尘区,可以更换捕尘区,不影响现场生产,适用于煤矿生产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水射流负压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吸尘口、旋转水射流接头、刚性风筒、柔性风筒和矿用湿式除尘风机以及通过高压供水管道与所述旋转水射流接头相连通的高压水泵,所述刚性风筒通过万向固定座安装在采煤机上或掘进机上,所述旋转水射流接头包括锥形外层、锥形内层以及连接在锥形外层与锥形内层之间的螺旋片,所述锥形外层、锥形内层和螺旋片之间形成的空腔为环形高压水腔体,所述锥形外层和锥形内层的大端密封连接后与刚性风筒相连通,所述锥形外层的小端长出锥形内层的小端,所述吸尘口伸入锥形外层内且与锥形内层相连通,所述锥形外层与吸尘口之间形成的间隙为环形旋流高压水出口,所述锥形外层上且靠近刚性风筒位置处开有与环形高压水腔体相通的高压水进口,所述高压水进口与高压供水管道相连通,所述高压供水管道上设置有过滤器和稳压阀。
上述的一种旋转水射流负压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口远离所述旋转水射流接头的一端外侧设置有能够使环形旋流高压水向外扩散喷出的高压水扩散板,所述高压水扩散板的形状为空心圆台状,所述高压水扩散板的侧面与吸尘口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50°~80°。
上述的一种旋转水射流负压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水扩散板的侧面与吸尘口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5°。
上述的一种旋转水射流负压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和稳压阀依次设置在由高压水泵至环形高压水腔体的高压供水管道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进入环形高压水腔体的高压水经旋流后产生高压水射流,最后经环形旋流高压水出口呈环状喷在吸尘口的四周,形成负压控制区域,使得大范围的粉尘进去吸尘口,再通过矿用湿式除尘风机的作用,将粉尘经旋转水射流接头、刚性风筒和柔性风筒吸入矿用湿式除尘风机,达到快速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的目的,除尘效果高。
3、本实用新型能有效解决现有传统正压喷雾降尘技术不能有效降尘除尘、影响工作区域人员健康和工作视野的问题,采用旋转水射流吸收负压区域的所有粉尘,为非接触式集尘区。
4、本实用新型可以更换捕尘区,不影响现场生产,适用于煤矿生产环境。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吸尘口; 2—环形旋流高压水出口; 3—环形高压水腔体;
3-1—锥形外层; 3-2—锥形内层; 4—高压供水管道;
5—万向固定座; 6—稳压阀; 7—过滤器;
8—高压水泵; 9—刚性风筒; 10—柔性风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62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