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叉车辅助上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6023.4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4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华;郑文清;李敬宾;张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12 | 分类号: | B66F9/1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桂琴 |
地址: | 067102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叉车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叉车给喷吹罐上料时用的辅助上料装置,属于叉车辅助工具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炼钢转炉使用的喷补罐高度一般略高于2米,使用喷补料一般为袋装,上料时使用桥式吊车或者叉车。使用桥式吊车上料时一般使用小吊直接吊住喷补料料带,吊至喷补罐正上方割开料袋底部,喷补料靠自身重力下流至喷补罐内;使用叉车上料时一般使用叉车的叉齿端住料袋底部,端至喷补罐正上方割开料袋底部,喷补料靠自身重力下流至喷补罐内。目前在炼钢车间喷补罐上料过程中使用桥式吊车和叉车存在如下不足:
1、在转炉炼钢车间生产作业率较高,桥式吊车运行路线唯一且使用频率较高,使用桥式天车给喷补罐上料需要利用生产间隙,对路线上其他桥式吊车影响也较大,且能耗较高。
2、在转炉车间平台一般有专门的叉车供物料运输使用,转炉使用的喷补罐高度一般略高于2米,,而叉车将叉齿端至最高的高度也是2米左右,所以只能使用叉车叉齿端料袋底部,端至喷补罐上方时喷补罐顶部与料袋空间过小,上料操作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叉车辅助上料装置,这种装置能够解决叉车在进行喷补罐上料时喷补罐顶部与料袋空间过小导致的上料操作困难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叉车辅助上料装置,它由支撑框架、支撑臂和吊钩组成,支撑框架为立体四方框架,支撑框架的底部有叉车插孔,支撑臂固定在支撑框架的顶部,向支撑框架的前方伸出,支撑臂的前端安装吊钩。
上述叉车辅助上料装置,所述支撑框架底部的叉车插孔为两个U型槽钢,两个U型槽钢平行焊接在支撑框架的底部,两个叉车插孔的间距与叉车两叉齿的间距相匹配。
上述叉车辅助上料装置,所述支撑框架、支撑臂均由槽钢焊接,支撑臂伸出支撑框架边缘的长度大于喷补罐的半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支撑框架提高了吊运物料的整体高度,增大了袋装物料底部与喷补罐顶部的距离;支撑臂和吊钩的使用使吊运袋装物料更加方便,同时提供了在使用该装置时留出物料占用空间,便于上料操作;支撑框架底部的叉车插孔便于叉车作业。本实用新型用于叉车给喷补罐上料,避免了使用桥式吊车而造成的其他浪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制作容易,适用于叉车给喷补罐上料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 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标记如下:支撑框架1、支撑臂2、吊钩3、叉车插孔4、叉齿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支撑框架1、支撑臂2、吊钩3组成。
图中显示,支撑框架1为槽钢焊接的立体四方框架,满足上料时的支撑强度,提高了吊运物料的整体高度,增大了袋装物料底部与喷补罐顶部的距离,便于叉车给喷补罐上料。
图中显示,支撑臂2固定在支撑框架1的顶部,支撑臂2由槽钢焊接,向支撑框架1的前方伸出,支撑臂2的前端安装吊钩3。支撑臂2伸出支撑框架1边缘的长度大于喷补罐的半径,支撑臂2延出支撑框架1可以留出物料占用空间,便于上料操作。吊钩3主要是用于吊运袋装物料的吊带。
图中显示,支撑框架1的底部焊接有叉车插孔4,用于叉车叉运。叉车插孔4为两个U型槽钢,两个U型槽钢平行焊接在支撑框架1的底部,两个叉车插孔4的间距与叉车两叉齿5的间距相匹配。叉车插孔4便于叉车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未经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60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解极板短路报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零序阻抗测量电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