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车辆高频充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5560.7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1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牟富强;王磊;刁利军;张钢;刘志刚;杜会卿;孙涛;路亮;付尧;李超;夏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千驷驭电气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高频 充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高频充电机。
背景技术
充电机是轨道车辆中电气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为蓄电池充电、为直流负载提供能源、以及为控制系统提供能源的作用。
图1为现有技术的充电机的主要部分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机一般包括工频变压器11、二极管整流模块13及可变电阻12;其中,工频变压器11采用星角接法,其输出端经二极管整流模块13后分别连接至第一输出端子A1和第二输出端子A2。在使用时,将充电机的输入端与轨道车辆中的辅助逆变器连接、输出端则分别连接至控制系统和蓄电池,以将由辅助逆变器输出的380V三相交流电经工频变压器11变压、二级管整流模块13的整流后分别为蓄电池充电或必要时为控制系统供电。
由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车辆用充电机的电路结构多采用工频变压器,而工频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较大,影响轨道车辆内部电气设备的布局及轨道车辆的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高频充电机,以减小充电机的体积和重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高频充电机,具有用于接收直流输入电压的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以及用于输出电压的第一输出端子和二输出端子;该高频充电机还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第一斩波器、第二斩波器、第一高频变压器、第二高频变压器;
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串接在所述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之间;
所述第一斩波器的两输入端子跨接在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两端,所述第一斩波器的两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一高频变压器的一次侧的两接线端子分别连接;
所述第二斩波器的两输入端子跨接在所述第二分压电阻两端,所述第二斩波器的两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高频变压器的一次侧的两接线端子分别连接;
所述第一高频变压器和第二高频变压器的二次侧分别具有两个接线端子和设置于所述两个接线端子之间的中间抽头,所述第一高频变压器的二次侧的两个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高频变压器的二次侧的两个接线端子分别经整流二极管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且所述第一高频变压器的二次侧的中间抽头和所述第二高频变压器的二次侧的中间抽头短接后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出端子。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高频充电机,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的两端还分别并联有第一电容,所述第一输入端和第一分压电阻之间还串接有第一滤波电感。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高频充电机,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的阻值相等。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高频充电机,优选地,还包括串接在所述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一滤波电感之间的、用于防止每个所述第一电容出现电流尖峰的预充电模块。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高频充电机,优选地,所述预充电模块包括一开关、一晶闸管和一第三电阻;所述开关串接在所述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一滤波电感之间,所述晶闸管和第三电阻串联后跨接在所述开关两端。
如上所述的轨道车辆高频充电机,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滤波电感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高频变压器的二次侧的中间抽头和所述第二高频变压器的二次侧的中间抽头短接后与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且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子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车辆高频充电机,采用斩波器配合高频变压器的电路结构,可以将直流高压转换为按周期变化的方波电压、经高频变压器变压及隔离后,再经整流二极管整流后以低压直流电输出,由于高频变压器的体积远远小于工频变压器,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高频充电机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更加方便了轨道车辆内电气元件的布局优化,且有利于轨道车辆的高速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充电机的主要部分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轨道车辆高频充电机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经第一斩波器或第二斩波器后形成的方波的变化规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千驷驭电气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千驷驭电气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55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关柜综合监测终端
- 下一篇:避免电池模块过度放电的电源供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