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投影机的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4854.8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8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杰;苏宝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济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21/00 | 分类号: | G03B21/00;G03B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常大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机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投影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微投影机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投影装置主要可由光源模块、照明模块及成像模块所构成,其中,由光源模块设出光束后,经过照明模块的积分柱、聚光镜等,再通过成像模块的光引擎(light engine)而形成影像光束,利用投影镜头投射至屏幕上而形成影像画面。
而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中,个人电子装置逐渐地轻薄短小化,因此微型化的投影机已逐渐成为投影机市场的新趋势之一。其中,请参阅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微投影机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微投影机9内设有三个光学镜片91,且分别对应至三色光源92。又各光学镜片91是分别以黏胶层93固定于各固定壁94上(如图2所示),藉此令光学镜片91得以稳固地反射光束。
然组装光学镜片的过程中,是先将黏胶层93设于固定壁94上,再将光学镜片91贴固于黏胶层93上。惟使用黏胶层93易使组装过程中须经常性地调整光学镜片91的角度,反而造成组装时的不便及延长组装工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投影机的固定结构,藉以固定光学镜片,并减少黏胶的使用量,进而提升组装便利性及缩短组装工时。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投影机的固定结构,适用于固定微投影机内的多个光学镜片,其包括:
一基座,具有一装置面;
多个抵靠件,分别位于所述的装置面上,各所述的抵靠件分别具有一抵靠壁,各所述的光学镜片固定于各所述的抵靠壁;以及
多个固定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的装置面上且分别对应于各所述的抵靠壁,各所述的固定组件固定各所述的光学镜片于各所述的抵靠壁上。
上述的微投影机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的基座于各所述的抵靠壁及各所述的固定组件之间形成有多个固定孔,各所述的光学镜片分别穿设各所述的固定孔。
上述的微投影机的固定结构,其中各所述的固定组件更包含一固定面及一固定杆,各所述的固定面固定各所述的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抵靠所述的光学镜片。
上述的微投影机的固定结构,其中各所述的固定面由邻近各所述的抵靠壁至远离各所述的抵靠壁形成高度渐增的斜面。
上述的微投影机的固定结构,其中各所述的固定面与各所述的抵靠壁平行。
上述的微投影机的固定结构,其中各所述的固定组件包含一黏胶,各所述的固定杆分别经由一黏胶固定于各所述的固定面。
上述的微投影机的固定结构,其中各所述的固定杆分别为线接触式地抵靠于各所述的光学镜片。
上述的微投影机的固定结构,其中各所述的固定杆分别为面接触式地抵靠于各所述的光学镜片。
上述的微投影机的固定结构,其中各所述的固定杆抵靠于各所述的光学镜片的高度为小于等于二分之一处。
上述的微投影机的固定结构,其中各所述的抵靠壁的高度大于各所述的光学镜片的二分之一高度。
依上述构造所构成的固定结构,主要是利用固定组件将各光学镜片固定于各抵靠壁上,藉此可免于使用黏胶固定光学镜片,再者,组装光学镜片时,因无须使用黏胶,故得免于调整光学镜片角度,因此提升了组装的便利性,且能因此缩短组装工时。此外,抵靠件的抵靠壁的高度是低于各光学镜片的高度,可减少成形时材料的使用,即使其涂布有黏胶时,可进一步减少黏胶使用的胶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装时的一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图5中的B-B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的一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又一实施态样的一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一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微投影机
2 光学镜片
10 基座 11 装置面
12 固定孔
20 抵靠壁 21 黏胶层
30 固定组件 31 固定面
32、32’ 固定杆 33 黏胶
9 微投影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48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培育紫色矮败小麦的方法
- 下一篇:百年落叶果树的移栽和复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