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折断的拼接型PCB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4471.0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1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陈菊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菊香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谢振龙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断 拼接 pcb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电路板,特别是一种可折断的拼接型PCB板。
背景技术
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电路板、印刷线路板,简称印制板,英文简称PCB(printed circuit board )或PWB(printed wiring board),以绝缘板为基材,切成一定尺寸,其上至少附有一个导电图形,并布有孔(如元件孔、紧固孔、金属化孔等),用来代替以往装置电子元器件的底盘,并实现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由于这种板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习惯称“印制线路板”为“印制电路”是不确切的,因为在印制板上并没有“印制元件”而仅有布线。它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
在电子行业高度发展的今天,PCB板的作用在电子行业中显得日益重要。标准化、小型化和布线密度高等是PCB板日显重要的优点。同时由于印刷电路板的基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在分割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特定的切割工具,成本高同时采用切割的方式还有噪音粉尘等污染的产生,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断的拼接型PCB板在保证强度和力学性能的前提下,能够无需特定的切割工具,即可被折断,降低了PCB板加工的操作难度,有效地提高了PCB基板加工的效率,降低了PCB板的后续加工成本,同时利用折断线形成的舌状的卡槽和卡件,有利于在拼接时对PCB板实施组合定位,降低了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折断的拼接型PCB板,基板上设置有折断线,折断线包括纵向折断线和横向折断线,纵向折断线和横向折断线在基板上成网格形分布,折断线在基板上形成有突出的舌形弯曲,舌形弯曲在基板上形成卡槽和卡件。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折断的拼接型PCB板的一种改进,折断线由排列在同一直线上的贯通基板的孔槽组成。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折断的拼接型PCB板的又一种改进,贯通基板的孔槽为圆形通孔或者方形通孔或者条形贯通槽。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折断的拼接型PCB板通过在PCB板的基板上设置有网格状排列设置由贯通基板的孔槽组成的横向折断线和纵向折断线,便于在需要时对PCB板的基板进行折断处理,以适应使用环境对PCB板形状的需要,降低了PCB切割分离加工的难度,降低了分割加工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PCB板的生产成本,同时利用折断线形成的舌状的卡槽和卡件,有利于在拼接时对PCB板实施组合定位,降低了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环境污染和噪音污染,避免了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折断的拼接型PCB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明列表:
1、基板; 2、纵向折断线; 3、横向折断线;
4、卡槽; 5、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幅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折断的拼接型PCB板,基板1上设置有折断线,折断线包括纵向折断线2和横向折断线3,纵向折断线2和横向折断线3在基板1上成网格形分布,折断线在基板上形成有突出的舌形弯曲,舌形弯曲在基板上形成卡槽4和卡件5。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折断的拼接型PCB板的一种改进,折断线由排列在同一直线上的贯通基板的孔槽组成。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折断的拼接型PCB板的又一种改进,贯通基板的孔槽为圆形通孔或者方形通孔或者条形贯通槽。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折断的拼接型PCB板通过在PCB板的基板上设置有网格状排列设置由贯通基板的孔槽组成的的横向折断线和纵向折断线,便于在需要时对PCB板的基板进行折断处理,以适应使用环境对PCB板形状的需要,降低了PCB切割分离加工的难度,降低了分割加工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PCB板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菊香,未经陈菊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44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