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HV管芯塑封转载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3937.5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7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易先文;刘勤鈺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先进功率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61/00 | 分类号: | B65D61/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熊晓果;林辉轮 |
地址: | 614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hv 管芯 塑封 转载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流管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HV管芯塑封转载工装。
背景技术
塑封是整流管生产工艺中一道重要工序。在目前的整流管塑封工序中,由人工将一只只HV(高压)管芯摆放到携料架上,然后向HV管芯填充塑封料进行塑封。工作人员手工摆放HV管芯到携料架上,速度慢,工作效率低,而且手与HV管芯接触容易污染HV管芯,影响整流管的工作性能,如何提高摆放HV管芯到携料架的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手工摆放HV管芯到携料架的效率低、易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提高摆放HV管芯到携料架效率的塑封转载工装,且通过该工装摆放HV管芯,不会对HV管芯造成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HV管芯塑封转载工装,包括转载板和转载条,所述转载条的两个长边垂直设有对称的两排凹槽,所述两排凹槽之间的距离小于HV管芯及其两端引线的总长度,每排所述凹槽的个数为21个,同一排中相邻两个凹槽之间的间距为9mm;所述转载板上设有21排32列共672个通孔,每排中相邻两个通孔之间的间距为6.35mm,每列中相邻两个通孔之间的间距为9mm。
上述HV管芯塑封转载工装,所述转载条上每排中的21个凹槽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转载板上每排中的32个通孔位于同一直线上,每列中的21个通孔位于同一直线上。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HV管芯塑封转载工装包括转载板和转载条,转载板和转载条的规格与塑封模具的结构相互适配,配合使用可实现HV管芯半自动化摆放到携料架上,克服了一直以来只能通过手工摆放HV管芯到携料架的技术难题,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避免了HV管芯在封装时产生污染,保障了整流管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转载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圆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转载条中齿形槽的示意图)。
图3是转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是转载板中的HV管芯载入转载条的示意图。
图5为齿形槽中载入有HV管芯的转载条示意图。
图中标记:1-转载板,2-转载条,3-HV管芯,101-定位孔,102-通孔,201-齿形槽,301-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至图5,本实施例列举的一种HV管芯塑封转载工装包括转载板1和转载条2,转载条2的两个长边垂直设有对称的两排齿形槽201(两排齿形槽201之间的距离小于HV管芯及两端引线的总长度),每排齿形槽201的个数为21个,同一排中的21个齿形槽201位于同一直线上,同一排中相邻两个齿形槽201之间的间距为9mm。齿形槽201用于放置HV管芯3的引线301,可以为其他结构的凹槽,例如V型槽、U型槽等,并不限于图2所示的结构。转载板1上设有21排32列共672个通孔102,每个通孔102的直径比HV管芯3的引线301略大,一般设置为φ1.5mm。同一排中的32个通孔102位于同一直线上,每排中通孔102与通孔102之间的间距为6.35mm(行业标准,生产线上标准铝条上放置32只HV管芯,相邻两只HV管芯的间距为6.35mm,转载板上的通孔如此设置,便于将HV管芯从标准铝条上载入转载板上),同一列中的21个通孔102位于同一直线上,每列中通孔102与通孔102之间的间距为9mm (与转载条中齿形槽之间的间距一致,便于HV管芯从转载板上载入转载条)。转载板1的四角分别设有一个用于定位转载板的定位孔101(螺栓通过定位孔定位转载板),如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图3只是转载板的示意图,图3中显示的通孔数量不代表转载板中设置的通孔数量。通孔是用于将HV管芯从铝条上转载到转载板上时固定HV管芯(放置HV管芯的一端引线),通孔可以是上底和下底均穿通的孔,也可以是上底穿通、下底不穿通的孔。图3中所示通孔为φ1.5mm的上底和下底均穿通的通孔,然后再在通孔上通过120°锥形锪钻加工φ3mm的锥形沉头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先进功率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先进功率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39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潜水泵定时巡检防锈蚀装置
- 下一篇:水泵远程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