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相感应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3060.X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0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上村和宽;中川爱梨;上田育子;横川知佳;篠原敏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7/04 | 分类号: | H02K17/04;H02K1/14;H02K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相 感应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转子型的单相感应电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技术高速发展的家电设备中,对低振动以及低噪音的性能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家电设备的驱动中,大多使用交流感应电机。而作为驱动体的电机则成为产生家电设备的振动以及噪音的主要原因。
交流感应电机由定子和转子构成。定子通过励磁而相对于转子产生转矩并使转子旋转。将产生的转矩的变动称为“转矩脉动”。该转矩脉动则成为产生振动以及噪音的原因。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2010-130839号中,记载了一种通过将定子的齿的沿部和沿部的厚度间的关系设定为适当的值,来使振动以及噪音降低的感应电动机。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2002-369469号中,记载了一种通过对齿实施扭斜加工,来使振动以及噪音降低的感应电动机。在上述任一文献中,尽管转矩的变动幅度变小,但是也会导致转矩变小。因此,不断地寻求在维持转矩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转矩脉动的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单相感应电机具有旋转部、静止部和轴承部。所述旋转部具有轴和转子铁芯。所述静止部具有定子。所述轴承部将所述旋转部支承为相对于所述静止部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定子具有环状的铁芯背、多个定子齿和多个线圈。所述环状的铁芯背由磁性板层叠而形成。所述多个定子齿从所述铁芯背向径向内侧延伸。所述多个线圈以集中卷绕的方式分别安装于所述多个定子齿。所述多个线圈具有多个主线圈和多个辅助线圈。所述多个主线圈由主绕组形成,所述主绕组通过使连续的导线以每卷绕于一个定子齿就反转卷绕方向的方式卷绕于每隔一个的定子齿上而形成。多个辅助线圈由辅助绕组形成,所述辅助绕组通过使连续的导线以每卷绕于一个定子齿就反转卷绕方向的方式卷绕于位于所述每隔一个的定子齿之间的定子齿上而形成。所述转子铁芯具有背轭和多个转子齿。所述多个转子齿从所述背轭朝向径向外侧延伸,且在周向等间隔排列。如果将分布在所述定子的多个磁极的S极与N极的对数作为极对数,则所述转子齿的个数与所述极对数之间将满足以下的任一关系式:转子齿数=极对数×(2n-1);当磁极数为6以上时,转子齿数=极对数×(2n-1)+1或转子齿数=极对数×(2n-1)-1,其中,n为不包括0的自然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单相感应电机的磁极数与转子齿数由于满足上述任一关系式,因而能够抑制振动和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相感应电机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旋转部的立体图。
图3为转子铁芯的侧视图。
图4为展开状态中的定子的俯视图。
图5为铁芯构件的放大图。
图6为连接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7为定子的俯视图。
图8为定子齿是8个、转子齿是14个时的磁路分布示意图。
图9为定子齿是12个、转子齿是21个时的磁路分布示意图。
图10为定子齿是12个、转子齿是22个时的磁路分布示意图。
图11为示出磁极数与转子齿间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将图1所示的电机1的中心轴线J1方向中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并不表示安装到实际的设备时的位置关系与方向。并且,将与中心轴线J1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图1为表示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相感应电机1(以下称“电机1”)的纵向剖视图。电机1优选用于风扇、送风机、空气净化器或空调中。电机1为内转子型。通过输入单相交流电使电机1的旋转部3旋转。电机1具有静止部2、旋转部3和轴承部4。轴承部4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将旋转部3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2旋转。轴承部4由第一球轴承41和第二球轴承42构成。第二球轴承42配置在旋转部3的轴向上侧,第一球轴承41配置在旋转部3的轴向下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30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标签
- 下一篇:3D实景多媒体远程悼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