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臭氧放电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0861.0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2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安智;庞秀芹;葛丽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海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王家昭 |
地址: | 26212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臭氧 放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放电管。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臭氧发生器应用技术的日新月异,臭氧使用范围日益推广,从食品消毒到污水处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臭氧,传统的臭氧发生器内部放电电极没有冷却,放电电极的温度迟迟降不下来,从而影响臭氧浓度,也即影响其产量,达不到良好的使用效果,增加臭氧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迅速冷却放电管的臭氧放电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放电电极和放电介质管,放电电极与放电介质管之间形成放电间隙,放电介质管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将放电间隙密封的绝缘端盖,所述上绝缘端盖上设有进气孔,所述下绝缘端盖上设有出气孔,其特征是所述放电电极呈圆筒状,放电电极两端分别设有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下端盖上连接有进液管,所述上端盖上连接有出液管,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伸出下、上绝缘端盖的两端。
所述上、下端盖均焊接在放电电极上。
所述绝缘端盖靠近放电介质管端的内表面设有环槽,环槽内设有密封圈。
所述放电介质管为玻璃介质管,玻璃介质管的外表面包裹铜箔。
所述放电电极的材质为不锈钢。
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伸出绝缘端盖段的外表面设有螺纹。
所述上、下绝缘端盖通过分别螺装在出液管和进液管上的螺母而压紧在放电介质管端部。
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孔均设有内螺纹。
采用上述结构后,将各部件依次连接好,冷却液从外部输液管道进入进液管,然后流入放电电极的内腔,再从出液管排出,从而带走放电电极的热量,达到冷却放电电极的效果,而放电介质管由于与外部空气接触,在外部散热风机的作用下,也会得到充分冷却。本实用新型具有在不改变臭氧发生器外型尺寸的前提下,迅速降低了放电电极的温度,减少冷却时间,加大了放电量,在不提高制作成本的前提下,提高臭氧产量、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臭氧放电管包括呈圆筒状的放电电极1和套装在放电电极1外部的呈圆筒状的放电介质管2,放电电极1和放电介质管2同心设置,放电电极1与放电介质管2之间形成放电间隙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放电介质管2为玻璃介质管,玻璃介质管的外表面包裹铜箔3,放电电极1的材质为不锈钢。放电介质管2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将放电间隙4密封的绝缘端盖,上绝缘端盖5上设有进气孔6,下绝缘端盖9上设有出气孔7,进气孔6和出气孔7均设有内螺纹,安装时通过在进气孔6及出气孔7分别螺装外表面具有螺纹的螺栓从而将进气管和出气管压紧在绝缘端盖上实现密封连接,为了便于安装臭氧发生器,进气管和出气管最好使用软管。放电电极1两端分别焊接有上端盖5和下端盖9,下端盖9中心连接有进液管14,上端盖5中心连接有出液管13,在上绝缘端盖5和下绝缘端盖9的中心分别开有中心孔,中心孔的内径略大于进液管14和出液管13的外径,进液管14和出液管13分别穿过绝缘端盖的中心孔伸出绝缘端盖的两端并在其伸出绝缘端盖段的外表面均设有螺纹,通过分别在出液管13和进液管14上螺装螺母15而将上、下绝缘端盖9压紧在放电介质管2的端部,同时通过螺母将供液管和排液管压紧实现供液管与进液管14、排液管与出液管13的密封连接,供液管和排液管最好使用软管,便于臭氧发生器的安装。为了增强绝缘端盖与放电介质管2连接的密封性,在两绝缘端盖靠近放电介质管2端的内表面分别设有环槽,环槽内设有O型密封圈8,当螺母15将绝缘端盖压紧时,密封圈8受挤压径向膨胀而将两者连接处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海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潍坊海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08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茭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 下一篇:聚合物、墨和有机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