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眩光的LED地埋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40368.9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9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程世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晶日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3/02;F21V2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刚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眩光 led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地埋灯,特别是一种可以控制眩光的LED地埋灯。
LED 地埋灯埋于地底下,多被使用在公园的道路两边作为引导灯或用于停车场作为指示灯。现有的LED地埋灯一般包括灯具壳体,灯具壳体的顶部设有一透光玻璃,透光玻璃下方则固定有LED光源模块,然而现有的LED光源模块与透光玻璃之间的距离较近,导致从透光玻璃中透出的LED眩光较多。眩光的产生是因视野中由于不适宜亮度分布,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视觉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当使用者视野内产生人眼无法适应的光亮感觉,可能会引起厌恶,会对眼睛有刺激,容易使眼睛疲劳而导致不舒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眩光的LED地埋灯。本实用新型可以遮挡杂散光,具有优越的防眩光的功能,提高使用者的视觉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控制眩光的LED地埋灯,包括灯具壳体,灯具壳体的顶部设有一透光玻璃,灯具壳体的内部设有LED驱动模块,所述的透光玻璃下方设有一LED光源模块,透光玻璃与LED光源模块之间具有一下沉间距。
上述的控制眩光的LED地埋灯中,所述的灯具壳体在透光玻璃的下方位置开设有一固定台,固定台上架设有一装饰盖,装饰盖下方连接有一LED光源模块,装饰盖的设置使透光玻璃与LED光源模块间具有一下沉间距。
前述的控制眩光的LED地埋灯中,所述的装饰盖的高度为60‑65mm。
前述的控制眩光的LED地埋灯中,所述的装饰盖的高度为60‑65mm。
前述的控制眩光的LED地埋灯中,所述的LED光源模块的下方设置有散热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透光玻璃与LED光源模块间具有一下沉间距,使LED光源模块相对出光口的距离拉长,从而使LED光源模块发出的杂散光和眩光能有效地被遮挡,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防眩光功能,行人靠近地埋灯的时候,也不会受到眩光带来的不适感。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对装饰盖的高度进行了具体限定,该具体高度既可有效地防止眩光,也不会影响LED光源模块的出光量。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LED光源模块下方设置有散热块,可以散失一部分LED光源模块发出的热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灯具壳体,2‑透光玻璃,3‑LED驱动模块,4‑固定台,5‑装饰盖,6‑LED光源模块,7‑散热块。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控制眩光的LED地埋灯,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包括灯具壳体1,灯具壳体1的顶部设有一透光玻璃2,灯具壳体1的内部设有LED驱动模块3,LED驱动模块的作用包括降压、整流、滤波和稳压,可达到一个稳定的输出值,限流电阻进而保护电路当中的LED光源模块,由于LED驱动模块是公知的现有模块,因此在此不在赘述;灯具壳体1在透光玻璃2的下方位置开设有一固定台4,固定台4上架设有一装饰盖5,装饰盖5下方固定有一LED光源模块6,LED光源模块即LED发光模块,装饰盖5的设置使透光玻璃2与LED光源模块6间具有一下沉间距;所述的装饰盖5的高度为62mm;所述的LED光源模块6的下方设置有散热块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晶日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晶日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403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