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的液晶模组和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9778.1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7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定坚;候永强;张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6F3/041;H04M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235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液晶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移动终端的液晶模组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移动终端逐步进入大屏时代的同时,挑剔的市场又给移动终端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其具有更窄的边框,甚至是无边框。当移动终端的边框逐渐变窄,屏幕逐渐变大,屏幕的相对粘合面积就随之变小,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通过泡棉胶粘合或点胶粘合的方式,将液晶模组与移动终端的面壳进行装配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窄的边框设计要求。
为了实现窄边框的设计要求,现有的设计方案有两种:
一、使用光学透明胶将触摸屏与液晶屏进行全贴合,预加工贴合成液晶模组,然后使用导电双面胶将液晶模组固定在面壳内,并在触摸屏顶部与底部的两端通过点胶与面壳粘合。采用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满足窄边框的设计要求,但是由于通过导电双面胶所固定的只是液晶屏框架,而不是整个液晶模组,并且仅靠触摸屏顶部与底部的两端与面壳的粘合,当进行粘合力可靠性测试时,触摸屏与液晶屏在巨大的跌落冲击力下便会从液晶屏框架内脱离,因此无法通过粘合力可靠性测试。
二、在触摸屏与液晶屏之间增加补强支架,将补强支架的内壁与液晶屏通过双面背胶粘合,而将触摸屏与补强支架的外壁通过口子泡棉胶粘合,然后使用导电双面胶将液晶模组固定在面壳内,使补强支架与面壳内的钢片扣紧配合,并在触摸屏顶部与底部的两端通过点胶与面壳粘合。采用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满足窄边框的设计要求,也能够通过粘合力可靠性测试,但是无形中增加了触摸屏与液晶屏之间的厚度,从而增加了移动终端的整体厚度,并且由于触摸屏与液晶屏不是全贴合工艺,增加了空气折射,进而会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液晶模组和移动终端,旨在保证满足移动终端窄边框的设计要求的同时,减少移动终端的整体厚度,并且能够通过粘合力可靠性测试。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液晶模组,包括液晶屏框架、固定在所述液晶屏框架内的液晶屏,以及其底面粘接在所述液晶屏表面上的触摸屏,该触摸屏的两端突出于所述液晶屏框架的两侧边,所述液晶屏框架的两侧边与所述触摸屏的底面粘接固定。
优选地,在所述液晶屏框架的两侧边与所述触摸屏的底面之间涂布有胶水,通过胶水将所述液晶屏框架的两侧边与所述触摸屏的底面粘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触摸屏的两端突出于所述液晶屏框架的两侧边中对应侧边的长度小于1mm。
优选地,所述触摸屏的底面与所述液晶屏的表面之间设置有光学透明胶,将所述触摸屏的底面与所述液晶屏的表面粘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面壳和固定在所述面壳内的液晶模组,所述液晶模组包括液晶屏框架、固定在所述液晶屏框架内的液晶屏,以及其底面粘接在所述液晶屏表面上的触摸屏,该触摸屏的两端突出于所述液晶屏框架的两侧边,所述液晶屏框架的两侧边与所述触摸屏的底面粘接固定。
优选地,在所述面壳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涂布的所述胶水的截面形状配合的凸台,该凸台紧贴所述胶水的外表面。
优选地,在所述面壳的底面内壁上设置有导电双面胶,该导电双面胶与所述液晶屏框架粘合,将所述液晶模组固定在所述面壳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触摸屏与液晶屏框架的两侧边进行粘接固定,在保证满足移动终端窄边框的设计要求的同时,减少了移动终端的整体厚度,并且在进行粘合力可靠性测试时,能够避免在受到巨大的冲击力时触摸屏与LCD液晶盒与LCD背光等器件从液晶屏框架中脱离,从而使移动终端通过粘合力可靠性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的液晶模组中液晶屏与触摸屏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中液晶模组与面壳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的液晶模组中液晶屏与触摸屏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97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装置
- 下一篇:刀片可旋转角度光纤切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