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带钢轧辊辊形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9631.2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0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于斌;郭宝安;何士国;马荣材;张吉富;任俊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02 | 分类号: | B21B27/02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钢 轧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钢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板带钢轧机工作辊、支承辊等所用的轧辊辊形。
背景技术
为满足板带钢板形控制、均匀辊间压力分布和避免辊身边部疲劳剥落,减少边部磨损等工艺需要,轧辊辊身边部往往采用不同的辊形。例如以均匀辊间接触压力分布,消除和减小板宽以外有害接触区的接触压力,并适应板宽的变化而自动调节支承辊与工作辊接触线长度,提高弯辊力控制效果为目的而设计的变接触支承辊辊形VCR(Varying Contacl Backup Rolls)辊身边部曲线辊形技术,或者为预防辊身边部疲劳剥落而简单加工的直线倒角辊形等。
长期生产实践发现,上述边部辊形均存在不足之处:曲线辊形端部斜率较大,增大了磨削难度,降低了加工生产效率。而直线倒角辊形虽然加工简单,但是起不到缓解接触压力分布等作用,且倒角过小,造成辊形后期不起作用,倒角过大又会造成新辊倒角根部应力集中的问题,影响轧辊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消除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改善轧辊或板材之间的压力分布,减少轧辊边部磨损,延长轧辊使用寿命,且便于加工的板带钢轧辊辊形。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板带钢轧辊辊形,轧辊中部采用平辊身,轧辊两侧对称采用由曲线段和直线段组合的两段式辊形,曲线段一端连接中部平辊身,另一端连接直线段,中部平辊身占轧辊辊身长度的比例为55-85%,曲线段和直线段长度之和占轧辊辊身长度的比例为15-45%。
所述曲线段采用四次方、五次方或六次方多项式曲线。
所述直线段为一段斜直线,斜直线高度为0.5-2mm。
所述曲线段与直线段之间的长度比例为9:1~6.5:3.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由于本实用新型轧辊两侧辊形采用了曲线段和直线段组合的两段式结构,可以有效改善与其接触的轧辊或板材之间的压力分布状态,降低轧辊边部的磨损程度,均匀辊身的整体损耗,延长轧辊使用寿命。同时,可相对降低曲线端部斜率过大造成的加工难度,在提高轧辊磨削效率的同时,保证了轧辊边部辊形,满足了生产工艺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板带钢轧辊辊形示意图;
图2是板带钢轧辊辊形局部放大图。
图中:轧辊1、直线段2、曲线段3、平辊身段4。L1为直线段长度,L2为曲线段长度,L3为平辊身段长度,H为直线段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板带钢轧辊辊形系由五段组成,轧辊1的中部为平辊身段4,轧辊1两侧分别对称采用曲线段3和直线段2,使轧辊1两侧形成了由曲线段3和直线段2组合的两段式辊形。曲线段3一端连接中部平辊身段4,另一端连接直线段2,直线段2的另一端直接延伸至辊头端。平辊身段长度L3占轧辊1辊身长度的比例为55-85%,曲线段3和直线段2长度之和(2L2+2L1)占轧辊1辊身长度的比例为15-45%,其中L2:L1=9:1~6.5:3.5。曲线段3采用四次方、五次方或六次方多项式曲线;直线段2采用斜直线形式,直线段高度H(斜直线高度)为0.5-2mm。
下面,以长度为1580mm的热轧带钢轧辊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L3+2L2+2L1)=1580mm,若L3占辊身长度的比例为70%,则L3=1106 mm。(2L2+2L1)占辊身长度的比例为30%,即(2L2+2L1)=474 mm。若L2:L1=7.5:2.5,则2 L2=355.5 mm,L2=177.75 mm;2 L1=118.5 mm,L1=59.25 mm。直线段高度H为1.2mm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96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坯进入辊道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顶管机前台芯棒对中夹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