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三通道长程动态心电图记录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9481.5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0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许纲;汪玮;汪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纲;汪玮;汪健 |
主分类号: | A61B5/0432 | 分类号: | A61B5/04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300211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通道 长程 动态 心电图 记录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电图记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型三通道长程动态心电图记录仪。
背景技术
动态心电图(DCG)是由美国物理学博士NormanJ.Holter在1957年研制成功的,美国心脏学会将这一长时间心电记录系统命名为HOLTER系统。HOLTER系统实际上就是长程心电信息的记录系统。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分为标准的HOLTER系统和植入式HOLTER系统。
标准的HOLTER系统的重要优势在于连续(24-72h)记录患者在自然生活状态下的心电信号,其提供的心电信息量比标准心电图提高了10000倍,从中检出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等心脏事件的几率较普通心电图(ECG)明显增加,同时对某些心律失常与症状的相关性亦有重要的判断价值。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DCG从最初的双通道、三通道导联发展到近十年广泛普及的12导同步动态记录。12导同步记录的DCG系统最大程度地模拟了常规12导联心电图系统,不仅具有前代系统记录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功能而且进一步具有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定位价值,近十年来为临床广泛应用。
标准的HOLTER系统的结构:Holter系统有记录器和计算机分析处理系统所组成。记录器是随身佩带记录和存储心电信号的设备,电路主要由传感器、A/D转换器和存储器组成。记录器外在连接4根(3通道)或12根(12导联)导线,经电极片粘贴于患者胸前(见图1)。采集心电信号,经放大器和滤波器处理后由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记录于存储器上(磁带、SD卡、FC卡、电子硬盘等)。记录完成后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分析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处理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主要是一台高配计算机和高速激光打印机,计算机支持即插即用的读取数据功能,将记录器24小时的心电数据在1分钟内读入计算机内存,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方法、Demix等图形自动高速回放分析方法进行自动分析处理,最终形成自动分析统计内容、显示编辑和再分析、报告输出、页面打印和数据库管理。
标准的HOLTER系统虽然监测导联数增加,监测时间进一步延长,但是目前的记录系统对患者带来生活上的不方便尤其突出,是影响应用的主要屏障。目前流行的12导联HOLTER由于12根导联线挂满了患者前胸,造成行动极为不便,监测时间的延长(从24小时到48甚至72小时)虽然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更加有利,但对患者的不适感和生活的不方便也随之增加。心电记录系统的胸前电极在黏贴过程中还会引起相当一部分人皮肤过敏,一半以上的人在黏贴24小时胸前电极后均有不适感,发痒,红肿,有三分之一的人过敏严重。标准的HOLTER系统的信号失真、出现伪差、抗干扰能力差等,是由于信号传输距离远、反复使用导线老化和抗干扰结构容易破坏等原因造成的,还包括患者剧烈的身体运动造成电极相对移动和接触不良等原因。尽管12导联HOLTER最大程度上模拟标准12导联心电图,但是由于信号的失真和电极粘贴位置的差异以及患者体位变化的原因,实际应用中HOLTER记录的心电图图形与标准心电图记录仍然相去甚远,造成目前12导联HOLTER的真正性价比并不高。
尽管HOLTER的发明堪称心电学界的一场革命,但是许多心律失常间隔很长时间才发作一次,这些心律失常对于HOLTER技术而言也是很难捕捉到的心律失常,面对这些甚少发作的心律失常植入式HOLTER技术应运而生。植入式HOLTER是一个植入体内的微型心电监测记录装置,植入后可在体内工作1.5—2.0年,自1995年起其正式在临床应用,现已发展到第二代产品。从整体功能而言,其由3部分组成:1,微型记录仪。其形状类似一包口香糖,其外壳有一对电极,通过这两个电极检测和记录心电图,应用时将微型记录仪埋置在左胸前区的皮下,并能连续循环性记录心电信息,在自动或手动方式触发后,其循环式存储的心电信息则被冻结,可供查询,调出和记录。2,触发器。患者随时携带,用于手动触发记录仪进行心电信息的冻结及存储,触发的成功与失败均有指示灯给予提示,外形似香烟盒,使用寿命2年,可累及触发2000次。3,程控仪。先将其探头放置在已植入的记录仪体外上方,再设置和程控记录仪的各种参数,并可查询、回放、显示和打印新存储的心电图,其与起搏器的程控仪兼容,操作与之相似。植入过程:可在门诊无菌条件下,在紧靠胸骨左缘第1-4肋之间做l~1.5cm的切口,并在皮下分离做成一个能放置记录仪的皮下囊袋,将记录仪放进后,缝合切口,7天拆线。植入前在该区域需模拟记录仪的条件进行心电图记录,记录的两个电极间距38mm,记录的QRS波振幅要比T波高2倍,比P波高5倍时达标,将记录仪放入囊袋时将有字的一面靠体侧,背面向上。植入术10min即可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纲;汪玮;汪健,未经许纲;汪玮;汪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94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肾虚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拱形隧道挖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