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压抗漏型麻醉面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8140.6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5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吕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小平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压 抗漏型 麻醉 面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压抗漏型麻醉面罩。
背景技术
在正常人体面部,形成面颊的框形骨质结构,位居浅层的主要包括有上缘的颧弓、下缘的下颌骨之下颌体及后缘的下颌骨之下颌支组成,而牙齿及上下牙槽则构成中间铺垫,支撑颊面部的软性外塑。当上下牙齿缺如及伴随着牙槽骨的退性萎缩,失去硬性骨质支撑的框形面颊之中央软体可加压下陷。在目前,临床上对病人实施麻醉诱导或抢救复苏时,所使用的麻醉面罩通常包括气垫、面罩体、进气口和充气阀四部分结构。在碰遇无齿的老年患者应用现有的麻醉面罩进行麻醉诱导或抢救复苏而实施加压通气的过程中,局部面颊常由于失去牙齿的支撑而加压内陷,出现加压通气下气垫与颊面之间的漏隙而使气体外泄;或先有胃管留置,使用面罩加压给氧时气垫、胃管与颊面皮肤之间“不和谐”,递增气垫与颊面之间的漏隙而使气体外泄加剧,为了阻止气体外泄,操作者往往加紧扣压面罩而纠治不力,易致操作者疲劳、漏气状态继续而影响有效通气,病人去氮时间延长,甚至发生低氧血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压抗漏型麻醉面罩。这种加压抗漏型麻醉面罩构造简单,使用省力有效,安全、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加压抗漏型麻醉面罩,其特征在于:该麻醉面罩由气垫、面罩体、进气口、充气阀、侧翼铺垫、胃管防漏装置和扣带装置构成,其中的气垫位于面罩体的下方,进气口位于面罩体的上方,与面罩体相通,充气阀位于气垫后方,与气垫相通,在面罩两侧增设有侧翼铺垫,由周圈的侧翼气垫及中央的侧翼隔膜组成,与气垫侧方衔接,侧翼气垫内腔与气垫相通,用于在面罩加压给氧操作过程中封堵塌陷的颊面,根据临床所需可选择性的在侧翼隔膜上设置胃管防漏装置,使用时胃管可从中贯穿而过,从而有效解决面罩加压给氧引起的气体侧漏问题,与此同时在其侧翼铺垫的下端还增设有扣带装置,方便操作时的固定加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给病人,尤其是针对局部面颊因缺乏牙齿支撑而内陷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诱导或抢救复苏时,采用上述装置进行加压给氧,由于在面罩体的两侧增设了符合面部骨质框形结构的侧翼铺垫及侧翼铺垫上的胃管防漏装置,并应用扣带装置进行有效的捆绑固定,在此基础上结合操作者的面罩徒手扣定技术,即双手大拇指与食指按点于面罩体侧份的前后、手掌部包括大小鱼际按压侧翼铺垫,而其余三指并拢扣紧病人下颌,在助手帮助捏皮囊或由机控下完成加压给氧。不但减轻了操作者的面罩扣定压力,使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关键是在根本上解决了面罩诱导的侧漏问题,解决了因无齿或和 预置胃管患者应用面罩实施麻醉诱导或抢救复苏而进行加压给氧时发生的气体外泄问题,减少低氧血症发生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压抗漏型麻醉面罩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压抗漏型麻醉面罩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压抗漏型麻醉面罩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压抗漏型麻醉面罩(带胃管防漏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压抗漏型麻醉面罩(带胃管防漏装置)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加压抗漏型麻醉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垫,2.面罩体,3.进气口,4.充气阀,5.侧翼铺垫,6.侧翼隔膜,7.侧翼气垫,8.弹性硅胶气垫(环状气囊),9.胃管入口(圆心孔隙),10.胃管防漏装置,11.扣带装置,12.粘扣带,13.扣钉,14.扣带,15.扣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图1所示,图1展示了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加压抗漏型麻醉面罩(无胃管留置型)结构示意图。
对现有的麻醉面罩来说,主要包括有:气垫1,面罩体2,进气口3,和充气阀4.
其中,所描述的气垫1是一种内可充入空气的环形囊状结构,为面罩与患者皮肤之间的直接接触部分,其柔软性保证与皮肤的紧密贴合,以防止漏气,大小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定。
所述的面罩体2是一种弧形凹形结构,由硬质透明塑料材质实现,其弧面凹形形成一个储气空间,用于储存气体和缓冲压力。
所述的进气口3是连接通气导管的结构,主要起固定连接作用,根据现有技术设定大小。
所述充气阀4为气垫1的充气开关,内有弹性装置的双向气阀,其技术参数根据现有技术设定。
这是目前已有的技术方案,它的缺点主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小平,未经吕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81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段式耳再造术后负压吸引管
- 下一篇:外科医用材料的一次性推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