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电除尘口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7748.7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9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郑正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正忠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除尘 口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尤其是指一种借由静电消除空气中微粒尘菌,从而提高口罩过滤空气效果的静电除尘口罩。
背景技术
一般供配戴于使用者口、鼻部,以供过滤空气的口罩结构,以布质、绵质材料等所制成,其虽可适当的阻隔灰尘或过滤污浊的空气,以避免灰尘或污浊空气进入口、鼻,惟由于现有口罩的结构,对于空气中的微粒尘菌,并无法有效的阻隔,使得过滤空气效果无法提升。虽然现有产品如N95型口罩,可加强对病菌的过滤,但其属医疗级的用品,并适用于一般生活中的配戴。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口罩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除尘口罩,使口罩除构成一般的空气过滤外,且借由静电消除空气中微粒尘菌,从而提高口罩过滤空气的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静电除尘口罩,包含本体,以及容置于该本体内的静电结构;其中,该本体至少设有一容置区,以及与该容置区形成适当间隔的贴附部;该静电结构设有前网体及后网体,前网体及后网体之间形成间隔,并于该前网体及后网体连接一静电产生电路,该静电结构置于该本体的容置区内。
上述静电产生电路设于前网体及后网体的上缘。
上述本体内还包含有一滤件。
上述滤件位于静电结构的前缘。
上述静电结构于置入本体容置区后,于本体上缘以一盖体盖合。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静电除尘口罩在使用时,借由挂带将本体配戴于口、鼻部,使外部的污浊空气先借由滤件过滤后,再借由前、后网体所产生的静电消除空气中微粒尘菌,从而提高口罩过滤空气的效果;且该容置区与后方的贴附部形成适当的间隔,使配戴时不会造成压迫感,且使过滤及消除微粒尘菌后的空气得以构成一缓冲区,而不会影响使用者的正常呼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实施例图。
符号说明
1本体 11容置区 12贴附部
13挂带 14盖体 2滤件
3静电结构 31前网体 32后网体
33静电产生电路 34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本体1,以及容置于该本体1内的滤件2及静电结构3。其中,该本体1至少设有一容置区11,以及与该容置区11形成适当间隔的贴附部12,其两侧分别设有挂带13,该滤件2为一般供过滤空气的材质,该静电结构3设有前网体31及后网体32,使前网体31及后网体32形成适当的间隔,并于该前网体31及后网体32连接一静电产生电路33,使静电产生电路33连接于电池34,于本实施例,该静电产生电路33设于前网体31及后网体32的上缘;
借由前述构件的组合,该滤件2及静电结构3分别置于该本体1的容置区11内,使滤件2位于静电结构3的前缘,于滤件2及静电结构3置入容置区11后,再于本体1上缘以一盖体14盖合,以构成一静电除尘口罩。俾于使用时,借由挂带13将本体1配戴于口、鼻部,使外部的污浊空气先借由滤件2过滤后,再借由前网体31及后网体32所产生的静电消除空气中的微粒尘菌,从而提高口罩过滤空气的效果。
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于组装后,其中的滤件2及静电结构3分别置于该本体1的容置区11内,且该滤件2置于静电结构3的前缘,而该容置区11与后方的贴附部12形成适当的间隔,使配戴时不会造成压迫感,且使过滤及消除微粒尘菌后的空气得以构成一缓冲区,而不会影响使用者的正常呼吸。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例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如一般的口罩,将本体1覆盖于口、鼻部,再将本体1两侧的挂带13分别挂持于两耳,使本体1定位,以供过滤外部的污浊空气,并消除空气中的微粒尘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正忠,未经郑正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77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