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热固性塑料加热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7496.8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4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一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锦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8 | 分类号: | B29C3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热固性 塑料 加热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安全热固性塑料加热模具。
背景技术
在热固性塑料的加工过程中,传统的物料传热形式通常为通过工作台设置的电热管先传热至模具,再通过模具传热至塑料,使其产生化学反应直至完全固化而脱模后成为初级产品,最后通过后续加工,检验合格后成为产品。这种直接用工作台传热的形式,特点是电热管在工作台专用孔中固定后电热管不必移动,定位相对受到保护不易损坏,但是在传热过程中由于是梯级传递,热量损耗较大,耗电量大,同时随着气候变化和空气温度的变化也致使模具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如下专利技术:
中国专利号“201220128365.9”公开了一种用于直接加热的模具,其公开日为2012年12月19日。其技术方案为该模具包含从上到下叠置的操作台、模具本体以及底座;模具本体包含上下对称设置的上模和下模;上模设置在操作台的下方,下模设置在底座的上方;上模的上端部内和下模的下端部内分别设有若干加热管,该加热管依次水平平行间隔设置于上模的上端部分或下模的下端部分的内部,加热管为电热管;上模和操作台之间、下模和底座之间还分别设有一层隔热垫;上模和下模之间为不固定连接;操作台和底座的边长大于或等于模具本体对应边的边长;模具本体为导热的金属模。
但以上述专利文件为代表的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电热管的加热,导致上模和下模外表面的温度也很高,而模具上没有保护装置,在对热固性塑料成型时,存在着容易烫伤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其安全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热固性塑料加热模具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安全热固性塑料加热模具,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操作人员在对热固性塑料成型时被烫伤,大幅提高了模具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安全热固性塑料加热模具,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置的操作台、上模、下模和底座,上模设置在操作台的下方,下模设置在底座的上方,上模的上端部内和下模的下端部内分别设置有若干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隔热层。
所述隔热层与上模和下模粘接连接。
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0.5—1.5cm。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外表面均设置了隔热层,因此在对热固性塑料成型时,操作人员可以放心地操作模具,而不用担心会被模具烫伤,大幅提高了模具的安全性;又由于操作人员不用担心烫伤问题,因此成型过程更快,对塑料成型的效率更高;同时隔热层使上模和下模上的热量散发更慢,能够大幅节约电能消耗,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隔热层与上模和下模粘接连接,结构简单,安装快速,易于实现。
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0.5—1.5cm,隔热层的厚度小于0.5cm,隔热效果差,而隔热层的厚度大于1.5cm,将导致成本上升,因此隔热层的厚度设置为0.5—1.5cm,既有很好的隔热效果,又使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操作台,2、隔热层,3、底座,4、加热管,5、上模,6、把手,7、下模,8、隔热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安全热固性塑料加热模具,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叠置的操作台1、上模5、下模7和底座3,上模5设置在操作台1的下方,下模7设置在底座3的上方,上模5的上端部内和下模7的下端部内分别设置有若干加热管4,所述上模5和下模7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隔热层2。
进一步的,隔热层2优选使用多孔隔热材料制成,如泡沫隔热材料、纤维隔热材料等。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隔热层2与上模5和下模7粘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隔热层2的厚度可以为0.5cm,也可以为1.5cm,优选所述隔热层2的厚度为1c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模5和操作台1之间、下模7和底座3之间分别设有一层隔热垫8,操作台1和底座3优选采用绝缘隔热的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模5和下模7的两侧还设置有把手6,便于搬运、放置和操作模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锦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锦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74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模具的型芯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地面卫星设备底腔开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