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动浇注随流孕育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136451.9 | 申请日: | 2013-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4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 发明(设计)人: | 史先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南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00 | 分类号: | B22D1/00;C22C33/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陆明耀 |
| 地址: | 2130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 浇注 孕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浇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动浇注随流孕育器。
背景技术
生产优质铸件,控制铸铁凝固时形成的石墨的形态和金属基体组织至关重要。良好的孕育处理可使铸铁具有符合要求的显微组织,从而保证铸件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对于生产铸铁件,选用合适的孕育处理方法非常重要,往往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随流孕育可使孕育剂随铁水在浇注过程中随铁液流均匀加入,可防止孕育衰退量,提高铸件质量。随着铸造件使用越来越广泛,对铸件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要保证手动浇注质量,随流孕育成为必然要添加的设备。因此,随流孕育装置也成为手动浇注浇包的一部分,随流孕育装置的效果,是直接影响铸件最终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许多厂家运用的是自动浇注机,其运用的是自动随流孕育装置,可为随流孕育提供方便,大大提高了铸件的综合性能;而一部分厂家没有自动浇注设备,但为了提高性能只能多加一个人进行手工随流孕育,不仅增加了劳动成本和安全隐患,且效果不佳,因为人工随流孕育孕育剂只能漏到浇口中,有时候孕育剂浮在浇口铁液表面,没有起到真正的随流孕育效果,且一个随流孕育器只有一种流量,不能根据产品的大小和结构来调整孕育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可调节出口流量的手动浇注随流孕育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手动浇注随流孕育器,包括孕育器本体,所述孕育器本体的上部的顶端设有一加料口,所述孕育器本体的下部的末端设有一出料口,所述孕育器本体的下部设有一半自动开关,所述半自动开关包括一垂直状的纵向支架,一挡板,一肘夹和一复位弹簧,所述纵向支架的上端与所述孕育器本体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纵向支架的下端铰接有所述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出料口抵接,另一端连接有一软钢丝,所述软钢丝绕过一滑轮后与所述肘夹连接,所述纵向支架与所述挡板之间还设有用于使所述挡板复位的所述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孕育器本体的上部呈圆柱筒状,所述孕育器本体的下部呈漏斗状,有利于孕育剂的下滑,不容易堵塞。
优选的,所述孕育器本体的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水平状的横向支架,所述横向支架与浇包上的支架连接,所述纵向支架与左侧的所述横向支架处于同一平面内。
优选的,左侧的所述横向支架的内部具有中空腔,其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一导向滑轮,所述软钢丝依次绕过所述滑轮和所述导向滑轮后,穿过所述中空腔与所述肘夹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纵向支架上。
优选的,所述加料口上可拆卸地拧有一堵头螺母,以防孕育剂暴露。
优选的,所述出料口上可拆卸地连接有一孕育剂出口嘴,可根据不同的孕育量,选择更换不同口径的孕育剂出口嘴,调节孕育剂的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动浇注随流孕育器通过手动控制半自动开关,真正地达到了随流孕育的效果,节约了孕育剂的使用量,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操作便捷,浇注时仅需一人进行简单操作就好,无需频繁加料;同一个手动浇注随流孕育器可通过更换不同口径的孕育剂出口嘴,调节孕育剂的流量,用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半自动开关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半自动开关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一种手动浇注随流孕育器,如图1~图2所示,包括孕育器本体1,孕育器本体1的上部呈圆柱筒状,孕育器本体1的下部呈漏斗状,有利于孕育剂的下滑,不容易堵塞。孕育器本体1的上部的顶端设有加料口2,孕育器本体1的下部的末端设有出料口3,加料口2上可拆卸地拧有堵头螺母4,以防孕育剂暴露。出料口3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孕育剂出口嘴5,可根据不同的孕育量,选自不同口径的孕育剂出口嘴5,调节孕育剂的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南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南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64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