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混流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4297.1 | 申请日: | 2013-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3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朱红耕;张仁田;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D11/00 | 分类号: | F04D11/00;F04D29/40;F04D29/046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混流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结构型式,特别是混流泵的进水口结构,属于水泵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混流泵广泛应用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主要由泵体、泵轴、叶轮、泵盖等组成,泵轴通过轴承体、轴承、前盖、后盖和轴套安装支承在泵体中,叶轮固定在泵轴一端,叶轮通过泵轴安装在泵体和泵盖组成的叶轮室内。其性能特点介于离心泵和轴流泵之间,具有扬程适中、高效范围宽等优点。但是,在小流量工况下,由于叶轮进口出现涡旋,并向叶轮前的进水管中延伸,使得水泵的进水条件变差,压力脉动增大,空化噪声增强,振动幅度变大,危及水泵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根据混流泵的结构特点,在叶轮进口前端的泵盖内腔中均匀布置阻旋叶片,通过抑制小流量工况下叶轮进口的旋涡,降低水流的压力脉动和空化噪声,改善水泵进水条件,提高水泵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混流泵的结构特点,针对存在的小流量工况下的性能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混流泵,在泵盖中均匀布置阻旋叶片,阻旋叶片沿水流方向呈流线型,在小流量工况下当叶轮进口出现涡带时,阻旋叶片能有效地阻断涡带,抑制涡带的强度和范围,降低水流的压力脉动和空化噪声,改善水泵进水条件,在不影响混流泵效率的情况下,提高水泵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的混流泵,包括泵体、泵轴、叶轮、泵盖,泵轴通过轴承体、轴承、前盖、后盖和轴套安装支承在泵体中,叶轮固定在泵轴一端,叶轮通过泵轴安装在泵体和泵盖组成的叶轮室内,其特征是,泵盖的前端设有阻旋叶片,所述阻旋叶片与泵盖浇铸成整体结构。
所述轴承体与前盖、后盖组成一个封闭的轴承室,轴承安装设置在轴承室内。
所述轴套与泵体之间构成安装填料环、填料的填料函,填料环和填料通过填料压盖安装压紧在填料函内。
所述泵体上设有丝堵。
所述阻旋叶片为6枚,呈梅花状均匀布置在泵盖内腔中,阻旋叶片沿水流方向呈流线型。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根据混流泵的结构特点,并针对小流量工况下的性能缺陷,在现有混流泵的泵盖中均匀布置阻旋叶片,阻旋叶片沿水流方向呈流线型,在小流量工况下当叶轮进口出现涡带时,阻旋叶片能有效地阻断涡带,抑制涡带的强度和范围,降低水流的压力脉动和空化噪声,改善水泵进水条件,在不影响混流泵效率的情况下,提高水泵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中:1.阻旋叶片;2.轴承;3.泵体;4.丝堵;5.叶轮;6.叶轮螺母;7.泵盖;8.叶轮螺母垫;9.纸垫;10.轴套;11.填料环;12.填料;13.填料压盖;14.前盖;15.轴承体; 16.泵轴;17.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的混流泵,由阻旋叶片1、轴承2、泵体3、丝堵4、叶轮5、叶轮螺母6、泵盖7、叶轮螺母垫8、纸垫9、轴套10、填料环11、填料12、填料压盖13、前盖14、轴承体15、泵轴16、后盖17等部件安装组成。泵轴通过轴承体、轴承、前盖、后盖和轴套安装支承在泵体中,叶轮固定在泵轴一端,
叶轮5通过叶轮螺母垫8和叶轮螺母6固定在泵轴16上,叶轮通过泵轴安装在泵体和泵盖组成的叶轮室内。阻旋叶片1与泵盖7整体浇铸,安装在泵体3的前端,通过纸垫9实现密封,阻旋叶片为6枚,呈梅花状均匀布置在泵盖内腔中,阻旋叶片沿水流方向呈流线型。轴承体与前盖后盖组成一个封闭的轴承室,轴承安装设置在轴承室内。轴套10套在泵轴16上,轴套与泵体之间构成安装填料环、填料的填料函,填料环和填料通过填料压盖安装压紧在填料函内,由填料压盖13控制填料的松紧和漏水量。泵体上设有丝堵4,丝堵4为水泵启动前的充水或抽真空提供方便。
一种新型的混流泵开机使用时,水从泵盖7的进口进入,绕流阻旋叶片1,流向叶轮5的进口,叶轮5在泵轴16的带动下旋转,把动力机的机械能转化为水体的动能和势能,从泵体3的出口流出。在小流量工况下当叶轮进口出现涡带时,阻旋叶片能有效地阻断涡带,抑制涡带的强度和范围,降低水流的压力脉动和空化噪声,改善水泵进水条件,在不影响混流泵效率的情况下,提高水泵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42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全自动化铅酸蓄电池维护仪
- 下一篇:红外信号处理装置及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