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淤泥行走船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3781.2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8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毛宽民;徐有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恒威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B63H1/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科技园***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淤泥 行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淤泥行走船。
背景技术
我国河流湖泊分布众多,在水利工程中每年为维持河道泄洪蓄洪能力和保障港口运输都要进行大规模疏浚,从而产生大量的疏浚淤泥。以江苏省为例,据估计,该省近年来每年的清淤量达到5000万方,太湖底泥因污染严重而需要疏浚的量达到2512-3448万方。而珠江三角洲地区每年的清淤量更达到8000万方。淤泥的处理通常以征用土地堆放为主,以太湖严重污染底泥为例,如果全部疏浚挖出,按填高3米堆放考虑,就需占地8.4-11.5平方公里。随着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用地的紧张,土地征用问题已成为制约水利和水环境治理工程的主要瓶颈。
为处理淤泥占地问题,实现淤泥就地无害化处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在淤泥上行走的设备。现有在淤泥上行走的设备对淤泥的要求比较高,不能很好的适应各种状态下的淤泥,因此适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应性强、能同时在水中和淤泥中行走平稳的淤泥行走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淤泥行走船,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船体、行走装置、动力系统,在所述船体的两侧对称设置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叶轮、与叶轮相连接的中间轴、与中间轴相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动力系统相配置。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船体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方形凹槽,在每个方形凹槽中对应配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行走机构相配置。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在方形凹槽两侧设置的导轨、滑枕、与滑枕上端相连接的液压缸,所述驱动装置与滑枕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的另一端与船体相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轨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船体上位于方形凹槽的上方设有固定架,在固定架上设有定位孔,在液压缸的另一端配置有销轴,销轴插穿在定位孔内。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船体的方形凹槽外侧设置有静密封板和动密封板,动密封板设置在静密封板内侧,所述动密封板与升降机构相配置。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静密封板上设有U型凹槽,所述动密封板安设在静密封板内侧与静密封板密封配置。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内燃机、液压泵、分流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液压马达,内燃机驱动液压泵,液压泵经分流器将液压能输送至各行走装置及升降装置。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船体为平底船体。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叶轮的叶片为平板形状,所述叶轮的叶片沿叶轮轮毂周向分布。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依靠叶轮掘入泥浆或者泥土的深度,作用在叶轮上的反作用力推动船前进,解决了淤泥中无法人工作用的问题并可在淤泥中实现多次往复作业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适应性好,能适应淤泥的不同状态;
2、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在现场作业时刻根据工况适当调整叶轮的掘入深度和转速、操作灵活方便;
3、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系统,具有质量轻、体积小、传动平稳、防止过载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4、本实用新型相对于其他淤泥行走船,具有处理成本低、效率较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中:1— 船体;2—上限位块;3—下限位块;4—导轨;5—液压马达;6—液压缸;7—滑枕;8—中间轴;9—静密封板;10—动密封板;11—叶轮;12—叶轮端盖;13—端盖;14—套筒;15—销轴;16—定位孔;17—内燃机;18—分流器;19—液压泵;20—油箱;21—罩子;22—安装架;23—打桩液压缸;24—耳板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淤泥行走船的结构图,所述淤泥行走船包括平底船体1、行走装置、动力系统,所述船体1由工字钢焊接而成,在所述船体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对方形凹槽,在每个方形凹槽中对应安设行走装置,所述动力系统为行走装置提供动力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恒威重机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恒威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37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
- 下一篇:用于自行车的操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