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无级调节磁场强度的永磁调速、制动或负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2575.X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4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林英楠;高志宏;王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英楠 |
主分类号: | H02K49/10 | 分类号: | H02K49/10;H02K4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42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级 调节 磁场强度 永磁 调速 制动 负载 装置 | ||
1.一种可无级调节磁场强度的永磁调速、制动或负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为转盘型、转筒型、转盘转筒组合型或转子盘和转筒复合成圆锥筒型结构,主要由主动转子、被动转子、工作磁耦合气隙、漏磁磁路/气隙、漏磁磁路气隙调节盘和调节机构组成,主动转子由至少一套主动转子盘和适配的主动联轴机构构成,主动转子盘通过主动联轴机构与动力轴相联接,被动转子由至少一套被动转子盘与适配的被动联轴机构或制动联接机构构成,被动转子盘通过被动联轴机构与负载轴联接,或者被动转子盘通过制动联接机构与制动支架适配联接,主动转子盘与被动转子盘之间呈固定的工作气隙间距和耦合面积设置,主动转子盘和被动转子盘其中至少之一为永磁转子盘,对应的另一个转子盘为永磁耦合转子盘,二者可适配互换安装位置和顺序,相互呈气隙耦合的永磁转子盘和永磁耦合转子盘构成永磁耦合组件,或者相互呈气隙耦合的主动转子盘和被动转子盘均为永磁转子盘并构成永磁耦合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无级调节磁场强度的永磁调速、制动或负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永磁耦合组件中的永磁转子盘由至少一对永磁体组或一块永磁体、至少一副用于构建永磁耦合磁路和永磁漏磁磁路的磁轭/磁靴组及永磁转子盘本体构成,永磁转子盘上永磁体的布设结构有以下三种,其一是永磁体均布在适配圆周上,永磁体的极化方向与其所在位置圆周法线垂直或适配角度,相邻永磁体的极性相同或相向即N-N或S-S对称布设,永磁体之间分别由磁轭/磁靴间隔并设置在永磁转子盘本体上,磁轭/磁靴组的至少一个耦合面与永磁耦合组件中的永磁耦合转子盘或/和对应耦合的永磁转子盘呈固定的工作气隙/介质间距和耦合面积设置,同时磁轭/磁靴组另外的至少一个耦合面与漏磁磁路气隙调节盘相适配构建成漏磁磁路或气隙间距可调节结构,其二是永磁体均布在适配圆周上,永磁体的极化方向与其所在位置圆周法线呈适配角度或平行,所有永磁体的极性一致均布,永磁体一极的同一端部之间分别由磁轭/磁靴间隔并设置在永磁转子盘本体上,磁轭/磁靴组的至少一个耦合面与永磁耦合组件中的永磁耦合转子盘或/和对应耦合的永磁转子盘呈固定的工作气隙/介质间距和耦合面积设置,同时磁轭/磁靴组另外的至少一个耦合面和永磁体的另一极的端部与漏磁磁路气隙调节盘相适配构建成漏磁磁路或气隙间距可调节结构,其三永磁体的极化方向与其所在位置圆周法线呈适配角度或平行,永磁体呈极性交错均布在磁轭套筒上,永磁体的另一端分别设置相适配的磁轭/磁靴组,磁轭/磁靴组的至少一个耦合面与永磁耦合组件中的永磁耦合转子盘或/和对应耦合的永磁转子盘呈固定的工作气隙/介质间距和耦合面积设置,同时磁轭/磁靴组另外的至少一个耦合面、磁轭套筒的端面与漏磁磁路气隙调节盘相适配构建成漏磁磁路或气隙间距可调节结构,上述的磁轭/磁靴组、漏磁磁路气隙调节盘和磁轭套筒分别由铁芯导磁材料包括低碳钢、纯铁、铁氧体、无取向硅钢、取向硅钢构成,或者由上述导磁材料之其中至少两种导磁材料组合或复合构成,上述永磁耦合转子盘上的金属导体电枢、绕组电枢、线圈电枢、锅箅式电枢和鼠笼式电枢采用良导体材料即铜、银、铝、合金良导体材料制成或超导材料制成,永磁转子盘本体采用非铁磁材料/隔磁材料制成,永磁转子盘、组合式漏磁磁路气隙调节盘或组合式瓣状漏磁磁路气隙调节盘上的的永磁体由永磁材料包括横向极化、纵向极化和斜向/切向极化钕铁硼永磁材料制成,或者由上述永磁材料之其中至少两种永磁材料组合或复合构成,永磁转子盘上永磁体的磁化方向/磁力线与其所在主被动转子的转盘/转筒之永磁体中点处的圆周线/圆周切线呈平行设置,所述的切向磁场永磁耦合组件中的永磁转子盘上永磁体的磁化方向/磁力线与其所在主被动转子的转盘/转筒之工作气隙圆周处的法线呈垂直设置,上述永磁耦合组件中的永磁转子盘上的磁轭/磁靴组的磁力线路径分别与其相互耦合的转子盘上的磁力线路径呈相互适配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英楠,未经林英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257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IEGT功率模块的直流取能电源
- 下一篇:微型无刷直流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