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管理欠压断电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1543.8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9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强;高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能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18 | 分类号: | H02H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9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管理 断电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管理欠压断电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组,通常都需要配有相应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一般有电压电流和温度电量等电池参数的监控作用,通过发光二极管、液晶屏等方式来显示电池系统的状态。电池组的充放电过程中,电池管理系统提供过压保护、过流保护、欠压保护、过热保护、显示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剩余电量等功能,对于电池的正常使用和维护,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在电池充电过程,或者电池放电而剩余电量比较多的状态下,电池给电池管理系统供电,不会对电池造成什么影响。然而在电池剩余电量不多,尤其是处于欠压后,电池如果继续给电池管理系统供电,又得不到及时的补充电,则有可能造成电池的过度放电,甚至放电到0伏,使电池受到永久性的损害。可见,在电池少电或者欠压的情况下,必须保证电池管理系统不消耗电池的电量。
大多数的电池管理系统并没有考虑这种欠压保护后的耗电,假定能够及时得到补充电,这样的电池管理系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电,会造成电池的深度放电完全损坏。另一种办法是给电池管理系统一组单独的电池来供电,这样虽然避免了欠压保护后对被保护电池的耗电,但是增加了成本和系统的复杂程度,对于小型的电池组是不合理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电池管理欠压断电保护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电池管理欠压断电保护装置,包括有装置盒体,所述的装置盒体上设置有盒盖,其中:所述的装置盒体的一侧设置有电池用衔接端子,所述的电池用衔接端子上连接有分离控制组件的输入端,所述分离控制组件的主输出端连接电池管理控制组件的输入端,所述分离控制组件的副输出端与电池管理控制组件的输出端同时连接有负载用衔接端子。
进一步地,上述的电池管理欠压断电保护装置,其中,所述分离控制组件的主输出端通过主场效应控制组件连接电池管理控制组件的输入端。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电池管理欠压断电保护装置,其中,所述的电池管理控制组件的输出端与负载用衔接端子之间设置有副场效应控制组件。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电池管理欠压断电保护装置,其中,所述的装置盒体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容纳框,所述的分离控制组件、电池管理控制组件均设置在容纳框内。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电池管理欠压断电保护装置,其中,所述的容纳框设置有走线槽。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电池管理欠压断电保护装置,其中,所述的主场效应控制组件与副场效应控制组件均为场效应管。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电池管理欠压断电保护装置,其中,所述的装置盒体内设置有加强筋。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电池管理欠压断电保护装置,其中,所述的装置盒体与盒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电池组件长期储存和缺电后不能及时补充电的情况下,能够大大降低电池深度过放电导致永久损坏的风险。同时,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易于制造,能够适应大多数的用电器件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池管理欠压断电保护装置的使用构造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装置盒体 2电池用衔接端子
3分离控制组件 4电池管理控制组 件
5负载用衔接端子 6主场效应控制组 件
7副场效应控制组件 8容纳框
9加强筋 10电池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电池管理欠压断电保护装置,包括有装置盒体1,在装置盒体1上设置有盒盖,其特别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装置盒体1的一侧设置有电池用衔接端子2,该电池用衔接端子2上连接有分离控制组件3的输入端。同时,分离控制组件3的主输出端连接电池管理控制组件4的输入端。并且,考虑到整体工作的稳定性,分离控制组件3的副输出端与电池管理控制组件4的输出端同时连接有负载用衔接端子5。通常情况下,电池管理控制组件4的耗电在毫安,而分离控制组件3的耗电低到微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能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能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15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衡混水自动排空阀及采用该阀的热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手持式光辐射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