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铸基桩及复合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0014.6 | 申请日: | 201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6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尹衍樑 | 申请(专利权)人: | 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E02D5/48;E02D5/52;E02D7/00;E02D27/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周伟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铸基桩 复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预铸建筑物结构体,特别是关于一种预铸基桩。
背景技术
速度是现代产业竞争的关键之一,因此,如何以合理的成本快速建构精密的厂房进行高品质的量产,成了市场决胜的重要关键。
因结构品质优异,施工安全迅速,营建成本经济合理,等优点,预铸结构体施工法已应用于各种产业厂房的营造工程中。
所谓的“预铸结构体施工法”是在预铸厂或工地周边,以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及模组化的模具,快速大量生产精密的桩柱、梁体、板体等的结构体构件。并通过精确的搬运管理及组装作业,将生产完成的桩柱、梁体、板体等构件组装建设于工地现场。
然而,上述桩柱、梁体、板体必需在建筑物的基础的基桩建设完成之后,依附于基桩进行组装建设,而基桩的建设,依旧使用已知的建设工法。因而建设基桩的工程中容易因天候等影响施工品质及工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铸基桩,具有可变化的长度,且其长度能配合打桩时预定打入地下的深度或打桩机可打桩的高度而于工地现场来调整。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铸基桩,其包含打入桩、延伸桩,以及连结桩。打入桩包含:一钢筋笼,包含复数条主筋以及围绕该些主筋的箍筋,主筋与箍筋在交叉之处固定相对位置;一打入桩体,以混凝土 被覆于钢筋笼而形成,打入桩体一端形成尖端;以及覆于尖端的尖端罩。另外,打入桩还包含覆于打入桩体另一端的打入桩端罩。
延伸桩包含:一钢筋笼,包含复数条主筋以及围绕该些主筋的箍筋,主筋与箍筋在交叉之处固定相对位置;一延伸桩体,以混凝土被覆于钢筋笼而形成;以及覆于该延伸桩体一端的第一延伸桩端罩。另外,延伸桩还包含覆于延伸桩体的另一端的第二延伸桩端罩。
连结桩包含:连结桩体;以及位于连结桩体一端的接合部。连结桩可利用接合部与打入桩端罩耦合连结,接续于该打入桩的另一端,或者,延伸桩可利用第一延伸桩端罩与打入桩端罩耦合连结,接续于打入桩的另一端,近一步地,连结桩可利用接合部与第二延伸桩端罩耦合连结,接续于该延伸桩的另一端。
打入桩端罩、第一延伸桩端罩、第二延伸桩端罩、接合部的端缘可形成倒角部。打入桩、延伸桩,以及连结桩互相接续时,可在上述的倒角部进行焊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桩结构,其包含主桩、复数支副桩、以及墩座。主桩可包含打入桩及连结桩,或者打入桩、延伸桩及连结桩。至少连结桩立于建筑基准面上。副桩分别包含打入桩,或者打入桩与延伸桩。复数支副桩彼此等间距地立于建筑基准面,且立于主桩周围,该些副桩上端的主筋外露。墩座包含:围绕于该些副桩,并与该些副桩的主筋在交叉之处固定的至少一箍筋;以及浇置混凝土覆盖该些副桩以及该箍筋的复合墩体。
连结于相异主桩之间的连结筋可从主桩的连结桩的柱面伸出,伸入墩座,并且还伸出墩座,成为梁体的梁主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铸基桩,包含:
一打入桩,包含:
一钢筋笼,包含复数条主筋以及围绕该些主筋的箍筋,主筋与箍筋在交叉之处固定相对位置;
一打入桩体,以混凝土被覆在该钢筋笼而形成,该打入桩体一端形成一尖端;以及一尖端罩,覆在该尖端。
优选地,其中该打入桩还包含一打入桩端罩,覆在该打入桩体的另一端。
优选地,其中进一步包含一延伸桩,包含:
一钢筋笼,包含复数条主筋以及围绕该些主筋的箍筋,主筋与箍筋在交叉之处固定相对位置;
一延伸桩体,以混凝土被覆在该钢筋笼而形成;以及
一第一延伸桩端罩,覆在该延伸桩体一端,该延伸桩以该第一延伸桩端罩与该打入桩端罩耦合连结,接续在该打入桩的另一端。
优选地,其中进一步包含一连结桩,包含:
一连结桩体;以及
一接合部,位在该连结桩体一端,该连结桩以该接合部与该打入桩端罩耦合连结,接续在该打入桩的另一端。
优选地,其中该延伸桩还包含一第二延伸桩端罩,覆在该延伸桩体的另一端。
优选地,其中进一步包含一连结桩,包含:
一连结桩体;以及
一接合部,位在该连结桩体一端,该连结桩以该接合部与该第二延伸桩端罩耦合连结,接续在该延伸桩的另一端。
优选地,其中该打入桩端罩的端缘形成倒角部。
优选地,其中该打入桩端罩与该第一延伸桩端罩至少一者的端缘形成倒 角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00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