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柱杠杆触动式磁能转换动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9115.1 | 申请日: | 201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3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国贤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H02K5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45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柱 杠杆 触动 磁能 转换 动力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能动力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立柱杠杆触动式磁能转换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各式发动机,都是需要消耗石油等能源为基础的,而且这些动力机结构复杂、成本高、加工难度大、维修不方便、噪声大、废气污染严重,使能源消耗量不断地增大,大量使用石油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同时石油在地球上的储存量也在逐步地消失,并且不可能再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低碳节能是当今世界各国长期发展的目标,而风能与太阳能受自然界环境的影响,其利用也受到限制,为此世界各国在新能源的开发上不断努力,寻求低能耗高效力的动力源。
作为磁能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原理目前已被广泛应在各个领域,但磁能同性相斥的巨大能量至今还没有被开发利用,要是能用这种同性相斥磁能通过一种方式进行能量转化利用,则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长久动力能源,也是低碳、安全、环保、并且可以再生的动力能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磁能同性相斥的巨大能量,克服现有动力机存在的能源消耗过大,废气污染严重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立柱杠杆触动式磁能转换动力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立柱杠杆触动式磁能转换动力装置包括主壳体,摆杆,垂直上摆杆,上壳体,下壳体,上壳体与主壳体上端同体连接,下壳体与主壳体下端同体连接。
其特征在于主壳体,摆杆,垂直上摆杆,上壳体,下壳体用不导磁的材料制造。
其特征在于A永磁体的S极、P永磁体的S极与上壳体一端同体连接,使A永磁体的N与P永磁体的N极暴露在外面。G永磁体的N极、F永磁体的S极与上壳体的另一端同体连接,使G永磁体的S极和F永磁体的N极暴露在外面。
D永磁体的N极与下壳体的一端同体连接、使D永磁体的S极暴露在外面。C永磁体的N极与下壳体的另一端同体连接、使C永磁体的S极暴露在外面。
触动电磁铁安装在C永磁体内侧下壳体上面,触动电磁铁通过直流电的作用所形成磁极N极在下壳体的一面、S极暴露在外面,触动电磁铁在没有通电的情况下也存在一定S极向外磁极,使其与安装在摆杆上触动永磁铁S极对应相斥。
主轴通过轴承安装在主壳体上面,摆杆中心处与主轴端面同体连接,摆杆的一端装有N极向上S极向下的B永磁体,使B永磁体N极与安装在上壳体一端A永磁体N极对应相斥,同样B永磁体S极与安装在下壳体C永磁体S极对应相斥。触动永磁铁N极连接在B永磁体内侧摆杆下面、使触动永磁铁的S极暴露在外面使其与触电动磁铁S极对应相斥。摆杆的另一端装有N极向上S极向下E永磁体、使E永磁体N极与安装在上壳体另一端F永磁体N极对应相斥,同样E永磁体S极与安装在下壳D永磁体S极对应相斥,平衡块安装在E永磁体内则摆杆下面。
垂直上摆杆一端与摆杆中心处垂直同体相接,垂直上摆杆的另一端装有S极与安装在上壳体G永磁体的S极、N极与P永磁体N对应相斥的H永磁体。
主轴的一端装有起动手柄与A主轴齿轮、A主轴齿轮安装在起动手柄内则,主轴的另一端装有主轴齿轮,主轴齿轮与换向齿轮啮合,换向齿轮通过过桥轴和轴承安装在主壳体上面。
发电机安装在主壳体下端,发电机轴的一端与A单向轴承内圈通过轴销连接,A单向轴承外圈通过轴销与A传动齿轮内孔连接,A传动齿轮与A主轴齿轮相互啮合,使摆杆、垂直上摆杆向左摆动的力,通过主轴、A主轴齿轮与A传动齿轮啮合传动、A单向轴承的反作用力、把摆杆、垂直上摆杆向左摆动力传递到发电机轴上面,使发电机转动发电。
发电机轴的另一端通过轴销与B单向轴承内圈连接,B单向轴承外圈通过轴销与传动齿轮内圈连接,传动齿轮与换向齿轮啮合,使摆杆、垂直上摆杆向右摆动的力,通过主轴、主轴齿轮、主轴齿轮与换向齿轮啮合、换向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转动、通过B单向轴承反作用力,把摆杆、垂直上摆杆向右摆动的力传递到发电机轴上面,使发电机转动发电。
本技术方案的发电机安装功率应小于摆杆、垂直上摆杆所装永磁与上壳体、下壳体所安装永磁体磁组磁极相斥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国贤,未经胡国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91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冷热混料机
- 下一篇:斜槽定子铁心无拉伤叠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