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击实仪转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8510.8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3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杨建平;吴高见;刘海铎;孙林智;江万红;谭小军;王忙友;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卓仲阳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击实仪 转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填筑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击实仪转动系统。
背景技术
击实仪用于公路、水电水利、铁路、市政等填筑工程施工,测定土的含水量与干密度的关系,以确定土的最佳含水量和相应的最大干密度,借以了解土的压实性能,作为工地土基压实控制的依据。
由于重锤每锤击一次土料后,土料桶需转动一段距离,以便下一次在相邻位置锤击夯实,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夯实为止。传统的转动方式有人工转动和电动机械转动,人工转动劳动强度大,而电动机械转动结构复杂,电气系统工作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击实仪转动系统,解决现有的击实仪上用于转动土料桶的装置操作难度大,以及机械复杂,同时精准度不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型击实仪转动系统,包括棘轮转盘、转动气缸和拔叉构成,所述棘轮转盘安装在底座上,其上固定土料桶,棘轮转盘的边缘设有一圈棘齿,所述拔叉的尖端卡入所述棘齿内,拔叉的末端与转动气缸相连,所述转动气缸与击实仪控制装置电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棘轮转盘的转动轴附近设有润滑油道。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位于拔叉侧边上设有使拔叉尖端紧靠棘齿的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接智能控制棘轮转盘的转动,不仅转动角度和时间都非常精确,而且整个运作工程和所涉及的结构都非常简单,并且对使用寿命长,导致成本上得到很大的节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大型击实仪上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大型击实仪转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大型击实仪转动系统,包括棘轮转盘2、转动气缸3和拔叉4构成,所述棘轮转盘2安装在底座1上,其上固定土
料桶6,棘轮转盘2的边缘设有一圈棘齿,所述拔叉4的尖端卡入所述棘齿内,拔叉4的末端与转动气缸3相连,所述转动气缸3与击实仪控制装置5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大型击实仪转动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棘轮转盘2的转动轴附近设有润滑油道,主要是用于为棘轮转盘2减小摩擦力,更为节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大型击实仪转动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位于拔叉4侧边上设有使拔叉4尖端紧靠棘齿的弹簧41。
工作原理为,重锤每锤击一次后,由控制装置控制转动气缸3动作,转动气缸3带动拨叉4推动棘轮转盘2,转过一个齿的距离后回复,拨叉4在弹簧41拉力作用下,回到下一个齿,准备重复下一次动作,如此复往实现土料桶自动转动,直到夯实为止。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85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