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弯曲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8347.5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3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匡凤娇;潘世文;何碧波;周升;魏基强;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电气绝缘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20 | 分类号: | G01N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412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弯曲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金属弯曲性能检测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干线电力机车、工矿电力机车、电力传动内燃机车和各种电动车辆(如蓄电池车、城市电车、地下铁道电动车辆)上均用到牵引电动机。牵引电动机在设计和结构上也有许多要求,如要充分利用机体内部空间使结构紧凑,采用的绝缘材料和导磁材料的零部件需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刚度,整台电机需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和防尘防潮能力,要采取特殊的措施以减少炭刷下的火花等。
随着牵引电机的发展,应用于大功率牵引电机上的电磁线产品,作为其重要的零部件,它的机械性能及电气性能非常重要,而作为导体的铜线和铝线,其弯曲性能及弯曲后的电气性能则尤为重要。
目前的弯曲测试仪无法检测金属B边(窄边)的弯曲性能。在ASTM E290-97和GB4909.6-2009标准中描述的支辊式或虎钳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都存在变形扭曲的问题,而国内仅有适用于检测B边小于等于16mm的弯曲试验机,对于尺寸较大的金属B边弯曲测试仪,目前国内暂时没有。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进一步地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弯曲测试装置无法检测金属B边(窄边)的弯曲性能,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尺寸大于0.8mm的铜排和铝扁线金属B边弯曲性能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弯曲测试装置,包括圆饼、压杆、垫片、压辊、支辊、被测样件、支座和肋片。其特征在于,上述支座有两个,在两个支座挡板内侧的对应位置分别开有两个支辊孔和一个压辊槽,两个支辊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压辊槽位于两支辊孔中线处,槽延铅垂方向。
进一步地,支辊孔用于放置支辊,压辊槽中放入压辊,压辊可沿着槽的方向移动,以提供相应的压弯力。支座下部设有肋片,对于支座的强度起到一定的补强作用。且支辊或压辊的长度均大于试件的宽度,并具有足够的刚性和光洁度。
进一步地,两个支座挡板之间由两个支辊和一个压辊连接起来。并且支辊的末端攻有螺纹,以便与调节两个支座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支辊和压辊上都有一组垫片用于定位,可以防止被测物体产生滑移和扭曲变形,轴及垫片可以根据测试要求选配不同的直径。
进一步地,圆饼和压杆构成了施压元件,压杆底部呈内凹的圆弧形,圆弧半径与压辊半径相同,这样可以始终保持施力元件与被测样件呈铅垂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该装置与万能试验机连接使用,压力与速度均可调节,可弯曲0~180°,观察弯曲后表面开裂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装置与万能试验机组合使用,具有内凹的圆弧形压头,可确保弯曲试验过程中压头和试样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试样被测试部位实现准确定位而且不会产生滑移和扭曲变形。该装置结构紧凑、易于操作,使用简单灵活、安全方便,可弯曲0~180°,能较为直观的观察弯曲后表面开裂情况,极具有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中:1—圆饼 2—压杆 3—垫片 4—压辊 5—支辊 6—被测样件 7—支座 8—肋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弯曲测试装置,包括圆饼1、压杆2、垫片3、压辊4、支辊5、被测样件6、支座7和肋片8。其特征在于,上述支座7有两个,在两个支座7挡板内侧的对应位置分别开有两个支辊孔和一个压辊槽,两个支辊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压辊槽位于两支辊孔中线处,槽延铅垂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支辊孔用于放置支辊5,压辊槽中放入压辊4,压辊4可沿着槽的方向移动,以提供相应的压弯力。支座7下部设有肋片8,对于支座的强度起到一定的补强作用。且支辊5或压辊4的长度均大于被测样件6的宽度,并具有足够的刚性和光洁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两个支座挡板之间由两个支辊5和一个压辊4连接起来。并且支辊5的末端加工有螺纹,以便于调节两个支座之间的间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支辊5和压辊4上都有一组垫片3用于定位,可以防止被测物体产生滑移和扭曲变形,轴及垫片3可以根据测试要求选配不同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电气绝缘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株洲时代电气绝缘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83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