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拉旋转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7583.5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23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智;郭峻秀;谭成顶;马远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7/08 | 分类号: | F16L27/08;F16L33/00 |
代理公司: | 襄阳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7 | 代理人: | 严崇姚 |
地址: | 441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软管接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软质输液管线连接的抗拉旋转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软质输液管线连接的接头采用左、右一对连接体,左、右连接体外圆上各设有一个卡箍总成,左、右连接体的端面设有连接体密封槽和连接体密封件。在使用中,由于需连接的两个输液软管端口分别通过卡箍总成固定在左、右连接体上,左、右连接体旋转连接固定后,两侧输液软管就不能相对左、右连接体转动,而当两侧软质输液管线收放打绞时,必然使左、右连接体承受较大的横向拉力,不仅不能保证管线处于自然状态,而且易出现输液渗漏,特别是输送油料等时极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动矫正输液软管打绞、保证管线处于自然状态,防止输液特别是油料等渗漏现象产生的抗拉旋转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抗拉旋转接头,包括左连接体和右连接体,设置在左、右连接体外圆上的卡箍总成,左、右连接体上设有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连接体上设有轴承,使用时能承受横向较大拉力,且转动灵活,当软质输液管线收放打绞时能自动矫正,保证管线处于自然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卡箍总成采用两瓣式结构,拆装便捷,可以保证在较大拉力和较高工作压力下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左、右连接体为不锈钢材质的左、右连接体,有较强的耐海水,酸,碱等化工品的腐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轴承为双推力轴承,可保证其在较大拉力下仍可灵活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轴承上设有注油嘴,以备需要时添加机油,使轴承始终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密封件采用双层胶垫,在横向较大拉力时,输液不渗漏。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由左连接体、右连接体、卡箍总成、密封件和轴承构成的抗拉旋转接头,其中,轴承设置在左、右连接体上,因而左、右连接体旋转连接后,当软质输液管线收放打绞时,左、右连接体能承受横向较大拉力,输液不渗漏,且转动灵活,自动矫正收放打绞的软质输液管线,保证使管线处于自然状态,并具有较强的耐海水、酸、碱等腐蚀能力。本实用新型具有能自动矫正输液软管打绞、保证管线处于自然状态,防止输液特别是油料等渗漏现象产生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软质输液管线连接的抗拉旋转接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卡箍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右卡箍主视图。
图5为图2的右卡箍剖视图。
图6为图2的右卡箍的俯视图。
图7为图2的左卡箍主视图。
图8为图2的左卡箍剖视图。
图9为图2的左卡箍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拉旋转接头由左连接体1、右连接体3、卡箍总成2、密封件4和轴承5构成。其中,卡箍总成2设置在左、右连接体1、3外圆上。密封件4采用双层胶垫,设置在左、右连接体1、3上。左、右连接体1、3为不锈钢材质的左、右连接体。轴承5为双推力轴承,双推力轴承5安装在左连接体1、右连接体3之间,保证该抗拉旋转接头在管线承受较大拉力和较高工作压力下仍可以灵活转动。轴承5设有注油嘴6。设置在左、右连接体1、3上,因而左、右连接体1、3旋转连接后,当软质输液管线收放打绞时,左、右连接体1、3能承受横向较大拉力,输液不渗漏,且转动灵活,自动矫正收放打绞的软质输液管线,保证使管线处于自然状态,并具有较强的耐海水、酸、碱等腐蚀能力。
如图2至图9所示。卡箍总成2采用两瓣式结构。卡箍总成2由右卡箍7左卡箍8构成(为现有卡箍总成结构)。
主要性能:
1、使用于软质输液管线,能承受横向较大拉力,且转动灵活,当软质输液管线收放打绞时能自动矫正,保证管线处于自然状态;
2、抗拉旋转接头在横向较大拉力时,输液不渗漏;
3、卡箍总成2采用两瓣式结构,拆装便捷,可以保证在较大拉力和较大工作压力下正常工作;
4、抗拉旋转接头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有较强的耐海水,酸,碱等腐蚀;
5、左、右连接体1、3采用双层胶垫密封,双推力轴承保证其在较大拉力下仍可灵活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75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包装机的输送系统
- 下一篇:一种法医学上物种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