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林肯AC1200电焊机的改进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7017.4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9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邓国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国飞 |
主分类号: | B23K9/00 | 分类号: | B23K9/00;B23K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400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林肯 ac1200 电焊机 改进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焊机,更具体涉及一种林肯AC-1200电焊机的改进机构。
背景技术
林肯AC-1200电焊机是额定输出电流为1200A的交流电源,有大、中、小三个档位输出,电压为两相380V,频率为50-60Hz。该电焊机由主回路、控制回路和触发控制电路三大部分组成。主回路主要由电源变压器、两个输出接触器、磁饱和电抗器等组成。
电源变压器通过二次绕阻X1和X2提供所需的焊接电源电压,同时提供给磁饱和电抗器激磁电源,并与变压器二次富足绕阻X2和X3相串联取得控制回路电源电压;2个输出接触器6个触头并联运行。磁饱和电抗器在电路中起到了控制电流大小的作用,电抗器主绕阻按匝数的多少分为大、中、小三个档位,可对输出电流进行分辨粗调,粗调只能在静态下进行。输出电源的细调通过改变电抗器控制绕阻电流的大小来实现。
控制回路的电源由主变压器二次主绕阻X1和X2与副绕阻X2和X3串联取得,分别供给两个冷风机、两个输出接触器和信号灯。电路中的两个冷风机在接通电源后启动,两个输出接触器的线圈回路串接了主变压器的过热保护接点,自动焊接时由来自控制箱内的3CR使2号、4号线闭合,输出接触器吸合。
林肯AC-1200焊接电源在停焊状态下,焊接电源的两个输出电极之间应该没有电压输出,但是在生产的实际过程中,却时常出现10-80伏交流电压的安全问题,这个安全问题发生时,经常使得岗位的操作人员遭到电击的伤害,焊接过程中也会改变焊接参数,使得焊接质量严重下降。由此得出美国林肯AC-1200焊接电源设计中存在缺陷,在电路中出现了寄生回路,产生安全问题,同时也对焊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林肯AC-1200电焊机安全隐患和产品质量的问题,提供一种林肯AC-1200电焊机的改进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技术方案是:一种林肯AC1200电焊机的改进机构,所述机构包括主回路、控制回路和触发控制电路,其中主回路主要由电源变压器、两个输出接触器、磁饱和电抗器等组成,所述改进机构中设置变压器为线路提供控制电源。
进一步,所述变压器为辅助变压器和隔离变压器。
进一步,所述线路为57号、59号、32号、4号、和41号线路。
进一步,所述辅助变压器一次侧在主变压器的一次侧的1#和4#线上取电源,辅助变压器的二次侧接57#和58#线为两个输出接触器和两台冷却风机提供120伏的交流电源。
进一步,所述隔离变压器设置在41#和44#线的控制线路中。
进一步,所述隔离变压器靠近主变压器X1和X2的输出端。
进一步,所述两个输出接触器控制输出端的工件端改为控制输出端的电极端。
进一步,所述输出接触器的主触头连接在44#线之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焊接电源输出端意外带电的隐患事故,使用更安全,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路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林肯AC-1200焊接电源的电气原理图,分析得知只有在AC-1200焊接电源的两个输出接触器吸合的情况下,两个输出电极之间才能产生60-80伏的空载电压,为焊接做好准备。但是发生这个安全问题的时候,却是在两个输出接触器未吸合的情况下。通过对林肯AC-1200焊接电源设备的研究分析,产生这个安全问题的原因是电路中的57号、59号、32号、4号、和41号线对焊接设备的金属外壳短路时造成的。经过现场多次的试验,验证了这个研究分析是正确的,发现有两条并联线路可以使焊接电源输出端意外带电,一条是通过焊接电源的输出旁路电容器,另一条是通过焊接电源的金属外壳和工件端直接输出。
针对美国林肯AC-1200焊接电源原设计中出现的缺陷带来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做了如下技术改造,在美国林肯AC-1200焊接电源的电气设计上增加一个辅助变压器和隔离变压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国飞,未经邓国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70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