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滤去高次谐波的晶体振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6665.8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0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孙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世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5/01 | 分类号: | H03K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滤去 谐波 晶体振荡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晶体振荡器,尤其涉及到一种滤去高次谐波的晶体振荡器。
背景技术
晶体振荡器电路作为一个基本的电路模块,在芯片中用来产生一个精准的时钟信号。这个时钟信号不仅可以经过频率变换后与信号混频,实现调制和解调;还可以作为数字模块的参考时钟。因此,晶体振荡器几乎存在于每一个芯片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和其他的模拟模块不同,晶体振荡器的启动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低频晶体振荡器通常需要几百毫秒甚至几秒)。通常来说,增大电流即增加功耗会缩短起振时间,但是同时会增大起振后信号的幅度。对于晶体振荡器电路来说,输出信号幅度过大,不仅会造成波形失真,而且还会产生过多的谐波,影响输出信号的性能,而且过大的振荡幅度还会严重影响晶体寿命,甚至损坏晶振。另外,为了满足晶体参数的波动以及满足不同频率的晶振,如果采用固定的电流来驱动电路,就会导致有些晶体振荡器不起振,而有些晶体振荡器幅度过大,为了保证晶体振荡器电路能够起振,而且有一个比较快的起振时间,在电路刚刚上电时,通常对其提供一个比较大的电流。在这个大电流的作用下,电路能够快速起振。由于这个电流远远大于晶体振荡器维持振荡所需要的电流,在电路起振后,通过一个负反馈机制动态地调整工作电流,使得电路以一个可控的振幅维持振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减少电流谐波对元器件本身的影响的滤去高次谐波的晶体振荡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源正极输入端、电源负极输出端、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晶振管,所述电源正极输入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第三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源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晶振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晶振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具体地,所述电源的输入电压为18V。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能滤除电源中的高次谐波,以保证频率波形不被混叠,使得晶体振荡器在震荡的过程中始终保证输出正弦信号的直流电平偏置在预先设定的值,实现了对输出信号直流电平的控制,保障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世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世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66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