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包气体流量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6316.6 | 申请日: | 2013-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1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陆珂伟;汪国康;王林;王怡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H01M10/48;G01F1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气体 流量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主动力电池安全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池包气体流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无论是混合动力汽车还是纯电动汽车都必须面对主动力电池在车上的安全问题。任何增加强度的措施对电池的保护都有一定限度,都无法保证电池在剧烈地碰撞之后还能完好。因此,在电池防护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就需要在电池受到损坏后能及时告知用户,尽量避免人身伤害。电池发生损坏时,能够由电池管理系统通过对于电池各项信息的采集来判断电池状态是否异常。但由于电池在碰撞后可能并不会立刻短路、燃烧,却在之后的静置时反而发生了燃烧、爆炸。并且静置时人们对于电池碰撞后危险的警惕性已经降低,当发现危险时可能已经太迟,很容易突然发生伤害事故。而车辆静置时,整车的大部分控制器,尤其是这些高功耗的控制器都处于休眠状态。这就需要一个低功耗的简单方案在不检测电池所有各项指标的前提下,来判断电池是否会产生危险。现在密封程度较好的电池包外壳都会增加透气阀来平衡内外压强,但其仅能减小爆炸风险,并不能阻止电池包的燃烧。本方案据此情况提出简便有效的解决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电池内部气体急剧膨胀的检测,从而触发报警信号发生装置达到在可能发生危险时的报警功能的电池包气体流量检测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气体流量检测装置,包括:透气阀,所述透气阀设置在电池包的外壳上;气流检测器,所述气流检测器设置在电池包上;报警信号发生器,所述报警信号发生器与所述气流检测器连接;其中所述报警信号发生器与所述气流检测器分别与车辆及安装在车辆内部的电池管理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气体流量检测装置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气体流量检测方案,透气阀安装在电池包的外壳上,以平衡内外压强,气流检测装置可根据电池在车上的布置情况来决定安装与电池包内部或外部,用来检测通过透气阀的气流速度,当流量达到一定阈值时,触发报警信号发生装置,最后给出报警信号,可直接通过车子亮灯、鸣笛等方式提醒附近的人,及时远离或采取防护措施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气体流量检测装置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气体流量检测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气体流量检测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气体流量检测装置,包括:透气阀,透气阀设置在电池包的外壳上;气流检测器,气流检测器设置在电池包上;报警信号发生器,报警信号发生器与气流检测器连接;其中报警信号发生器与气流检测器分别与车辆及安装在车辆内部的电池管理系统连接。
在电动汽车正常使用时,电池管理系统能检测电池各项参数信息,并且电池内部温度变化较缓慢,此时透气阀能够起到平衡内外压强的作用,气流检测器与报警信号发生器不工作。而当电池管理系统关闭时,通常为车辆静置状态下,气流检测器开启,检测透气阀位置的气流速度。若电池没有发生异常时,电池内部温度变化较缓慢,气流检测器不触发报警信号发生器。当电池发生气体膨胀时,则为电池发生了异常情况,可能发生了短路、释放气体、系统过热甚至燃烧等故障。此时内部膨胀的气体会通过透气阀排出,气流检测器检测到了较大的气流速度之后,会触发报警信号发生器,给出报警信号。
本实用新型电池包气体流量检测装置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气体流量检测方案,透气阀安装在电池包的外壳上,以平衡内外压强,气流检测装置可根据电池在车上的布置情况来决定安装与电池包内部或外部,用来检测通过透气阀的气流速度,当流量达到一定阈值时,触发报警信号发生装置,最后给出报警信号,可直接通过车子亮灯、鸣笛等方式提醒附近的人,及时远离或采取防护措施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63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伸缩刀
- 下一篇:一种黑面汽车车门外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