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现浇式保温墙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5785.6 | 申请日: | 2013-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0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柏;李晓明;柴武常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卧龙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4 | 分类号: | E04B2/84;E04B1/76;E04C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胡上海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现浇式 保温 墙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日光温室大棚的现浇式保温墙体。
背景技术
日光温室大棚,其北、东、西三面围墙,南面为骨架覆盖塑料薄膜,依靠太阳辐射作为热量来源的一种生产设施。
常见的日光温室大棚的墙体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土夯墙,即在大棚地面现场下挖0.5m-1m取土,堆放在北、东、西三面,经过夯实形成2-5米厚的墙体,作为大棚的保温围护墙体。该墙体保温性能一般,且存在三个严重缺陷:1、墙体占用耕地大,土地利用率低;2、由于土夯墙不耐风雨侵蚀,故大棚整体使用寿命短;3、将位于土壤表层0.5-1米的土壤肥力高、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含量高的熟土层从地下挖出,作为土夯墙的原材料,严重的破坏了土壤环境,不利于大棚内植物的生长;4、取土后,棚内形成下凹式种植槽,在多雨季节容易形成内涝,存在生产隐患。
第二种是粘土砖墙,即以粘土砖(包括空心粘土砖)为主要材料,砌成“24cm砖墙+10cm聚苯板+24cm砖墙”(总计约60cm厚墙体),或“24cm砖墙+10cm聚苯板+12cm砖墙”(总计约48cm厚墙体),作为大棚的保温围护墙体。与上述的土夯墙相比,该墙体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但存在三个严重问题:1、粘土砖本身需取土烧制,不但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且严重破坏自然环境,因而在建筑行业已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2、粘土砖的导热系数高,尽管内衬10cm厚的聚苯板弥补这一不足,但墙体的整体保温性能依然很低,无法满足冬季极寒天气下植物生长的最低温度的要求,需采取烧煤炉安装暖气等补温手段,大幅度增加了劳作强度及冬季种植运营成本;3、粘土砖墙体的建造效率低、周期长、使用人工多,增加了温室大棚一次性建造的资金投入。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现有技术的温室大棚土夯墙或粘土砖保温墙体,其建造材料及工艺上存在破坏土壤环境、能源消耗大、建设周期长的问题,且墙体保温性能不佳,从而导致大棚种植期运营成本高,不利于农民增产增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温性能佳、建设周期短、建材环保、使用寿命长、占用土地少的墙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现浇式保温墙体,包括对设的外墙防护板和位于所述外墙防护板之间的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为由现浇的发泡水泥浆料凝固后与所述外墙防护板粘结而形成的内部具有气泡的发泡水泥层。
作为优选,所述外墙防护板为菱镁聚苯复合板,所述菱镁聚苯复合板包括内层的与所述发泡水泥浆料粘结的聚苯板和外层的菱镁玻纤板。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20cm-50cm。
作为优选,所述菱镁玻纤板的厚度为2mm-5mm,聚苯板的厚度为20mm-50mm。
本实用新型的现浇式保温墙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施工简便,效率高,占地小,大幅度提高了墙体的保温效果及土地利用率,建造成本低于粘土砖墙,与土夯墙基本相同。
2、由于墙体保温效果好,棚内温度高,具备种植附加值更高的高温作物体条件,进而大幅度增产、增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现浇式保温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现浇式保温墙体,包括对设的外墙防护板2和位于外墙防护板2之间的保温层1,保温层1为由现浇的发泡水泥浆料凝固后与外墙防护板2粘结而形成的内部具有气泡的发泡水泥层。如图1所示,发泡水泥层的内部具有很多气泡,因此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但是由于内部有气泡,其凝固养护过程如果失水量大,易造成龟裂,因此需要在其外侧增加强度较高的并起到防止水分过分蒸发的作用的外墙防护板2。此外,在成型之后,外墙防护板2还起到保护内部的发泡水泥层作用,防止其受到外界环境的侵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卧龙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卧龙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57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