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白炭黑生产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3050.X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4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詹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顺昌县新和纳米硅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黄为 |
地址: | 353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炭黑 生产 废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白炭黑生产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白炭黑主要指沉淀二氧化硅、气相二氧化硅,也包括粉末状硅酸铝和硅胶钙等,目前,国内白炭黑的生产方法主要是沉淀法,而沉淀法主要使用硫酸沉淀法,其以泡花碱为原料,用硫酸酸化、生成硅酸,再分解而制得沉淀二氧化硅。我国白炭黑生产厂家众多,一些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消耗高、环保达不到国家要求的企业仍在运行,废水、废气未经处理便直接外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炭黑生产废水处理装置,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白炭黑生产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与废水排水管相连的方形池体、水泵,所述的方形池体包括互相分隔开依次相连的过滤池、沉淀池、反应池、中和池及二次沉淀池,所述的过滤池与沉淀池之间通过一过滤板相隔,所述的沉淀池上设有第一出口,所述的反应池上设有第二出口,所述的中和池上设有第三出口,所述的水泵位于二次沉淀池上方与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二次沉淀池的截面为上大下小的梯形,其与中和池的连接面为斜面。
优选地,还包括与二次沉淀池下端连接的的污泥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互相分隔开的方形池体,一池多用,各道处理程序紧密连接,占地小,处理步骤及效果明显。
2.二次沉淀池的截面为上大下小的梯形,其与中和池的连接面为斜面,水流入经斜面分离后,污泥迅速下沉,沉入池底的污泥通过污泥泵抽出;而上层的回收水源经水泵抽出,回收至生产车间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过滤池,11:过滤板,20:沉淀池,21:第一出口,30:反应池,31:第二出口,40:中和池,41:第三出口,50:二次沉淀池,51:斜面,60:水泵,70:污泥泵,80:废水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所示,本新型公开了白炭黑生产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与废水排水管80相连的方形池体、水泵60、污泥泵70。
方形池体包括互相分隔开依次相连的过滤池10、沉淀池20、反应池30、中和池40及二次沉淀池50。过滤池10与沉淀池20之间通过一过滤板11相隔,沉淀池20上设有第一出口21,反应池30上设有第二出口31,中和池40上设有第三出口41,水泵60位于二次沉淀池50上方与其相连,污泥泵70与二次沉淀池50下端连接。
二次沉淀池50的截面为上大下小的梯形,其与中和池40的连接面为斜面51。
使用时,在反应池30中加入絮凝剂、助凝剂,在中和池40中加碱(如石灰),调整PH值。从工厂废水排水管80中排出的废水,首先进入过滤池10,经过滤板11去除较大的杂物后自流入沉淀池20;接着从第一出口21流入反应池30,经絮凝剂或助凝剂的作用,将带有正(负)电性的基团中和一些水中带有负(正)电性难于分离的一些颗粒,降低其电势,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并利用其聚合性质使得这些颗粒集中,并分离出来;分离后的水源从第二出口31流入中和池40,由于废水中含有白炭黑生产反应原料硫酸,这部分酸经中和池40,与碱反应,调整PH值后从第三出口41流入二次沉淀池50,经斜面51分离后,污泥迅速下沉,沉入池底的污泥通过污泥泵70抽出;而上层的回收水源经水泵60抽出,回收至生产车间使用。
该废水处理装置采用互相分隔开的方形池体,一池多用,各道处理程序紧密连接,占地小,处理步骤及效果明显,实现了白炭黑生产过程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顺昌县新和纳米硅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顺昌县新和纳米硅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30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留混凝土通道接头防水
- 下一篇:蒸汽式汽车擦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