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3024.7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4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亮;朱阳军;田晓丽;胡爱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上海联星电子有限公司;江苏中科君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9/423;H01L2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 双极晶体管 | ||
1.一种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电类型的漂移区、第一导电类型高浓度掺杂微穿通层、第二导电类型的集电极、第一导电类型的发射极、第二导电类型的基区、第二导电类型低掺杂浓度的浮空区、沟道栅极及假栅极;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漂移区通过所述第一导电类型高浓度掺杂微穿通层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漂移区通过第二导电类型的基区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沟道栅极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发射极相邻;
所述沟道栅极为两道平行设置的沟道结构,两道所述沟道结构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假栅极;
所述沟道栅极与假栅极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电类型低掺杂浓度的浮空区;
所述假栅极与假栅极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电类型低掺杂浓度的浮空区;
所述假栅极呈柱状结构或条状结构,且条状结构的宽度小于栅极沟槽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假栅极为柱状结构时,所述柱状结构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假栅极为柱状结构时,所述柱状结构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假栅极为柱状结构时,所述柱状结构的截面形状为方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假栅极为柱状结构时,所述柱状结构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假栅极整齐排列。
7.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假栅极交错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上海联星电子有限公司;江苏中科君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上海联星电子有限公司;江苏中科君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302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