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多功能方便面叉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2254.1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8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杨兰兰;王鹏;马润泽;蒋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G21/02 | 分类号: | A47G21/02;B65D85/81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京市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多功能 方便面 叉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多功能方便面叉子,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能够固定端盖的且可折叠的方便面叉子。
背景技术
桶装方便面是日常生活和旅游中常见的便利食品,在方便面里还通常附带有叉子。但在泡面过程中,盒子上的端盖总是容易翘起,导致热量的流失,以致影响面食的泡煮质量,这时就需要想办法覆盖碗盖以防止其上翘。
针对这一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是食客直接将传统叉子的尖齿在端盖处刺一个小孔,将其固定在面桶上,但这样做有一个弊端:传统叉子的设计并没有考虑这一功能,尖齿在设计时采用流线型,以至于刺进去之后容易滑出来,掉到地上弄脏了叉子;
第二种方法是将传统的叉子进行了改进,在叉子柄端加了一个圆形切入口用作扣环,可以将端盖固定,但是这一技术要求方便面的盖有一处容易刺破的“小孔”(类似于盒装牛奶插吸管处),这样做方便面桶的加工工艺被复杂化,并且“小孔”容易被刺破进入空气,影响面饼的保存;另外,按照现有技术将扣孔设置在柄端,需要在柄处开一弹性小缝,影响了叉子柄端的稳定,从而不方便增设折叠装置,难以实现功能的综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固定端盖的且可折叠的方便面叉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改进的多功能方便面叉子,其特征是:它包括叉子本体和与叉子本体相配套的方便面桶,所述叉子本体的尖齿根处设有扣孔,叉子本体可通过折叠点处折叠,所述方便面桶的边缘呈圆环形,其形状与所述扣孔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方面,能够固定端盖且不易自动滑出,能减少热量的流失;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叉子的尖齿部分,将扣孔设置在叉子尖齿内侧,使得叉子柄处结构稳定(按照现有技术将扣孔设置在柄端,需要在柄处开一弹性小缝),从而可以在柄处增加折叠装置,实现功能的综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叉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方便面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它包括叉子本体和与叉子本体相配套的方便面桶,所述叉子本体的尖齿4根处设有扣孔5,叉子本体可通过折叠点6处折叠。所述方便面桶1的上面覆盖有面桶盖3,面桶的边缘2呈圆环形。边缘2呈圆环形,其形状与所述扣孔5相适配。
食客在方便面桶1里加入开水后,需用尖齿4在面桶盖3上刺一个小孔,直到扣孔5将面桶边缘2卡住,从而固定端盖。待面泡好后,只需将叉子拔出,由于扣孔5的各部分线条是光滑连接的,故能够顺利拔出。
另外,由于能够将叉子本体进行折叠,生产商事先将其折叠好放在面桶内,一方面节约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将叉子做得更大,方便食客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未说明部份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22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