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棒材三线切分工艺用立交导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0910.4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0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郎宗兴;刘胜伟;乔国平;关大伟;陈文勇;梁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14 | 分类号: | B21B39/1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刘伟 |
地址: | 067102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线 切分 工艺 立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棒材三线切分工艺用立交导槽结构,属于金属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棒材三线切分轧制工艺中,精轧机组成品架次(以下简称K1)、成品前架(以下简称K2)均为水平轧机。对于K2轧机为立式轧机,K1轧机为水平轧机的工艺布置条件下,K2轧机轧出的三根轧件排列需由立转平,背景技术工艺导卫由于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分线导向要求,不能顺利实现“由立转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棒材三线切分工艺用立交导槽结构,K2轧机轧出的三支轧件在K2立式轧机与K1轧机间顺利实现“由立转平”,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棒材三线切分工艺用立交导槽结构,包含沿轧制方向立体交叉布置的三层导槽,三层导槽分别是上导槽1、中间导槽2和下导槽3,上导槽、中间导槽和下导槽均为开放式导槽,分别由传动侧立板、操作侧立板和底板构成。
所述上导槽的传动侧立板与轧制线平行,操作侧立板与轧制线成4°-6°角度;所述中间导槽的传动侧立板和操作侧立板,与轧制线均成4°-6°角度;所述下导槽的传动侧立板与轧制线成4°-6°角度,操作侧立板与轧制线成1°-3°角度。
所述上导槽的底板向下倾斜0.6°-1°,中间导槽的底板向上倾斜0.3°-0.5°,下导槽的底板向上倾斜1.5°-2°。
所述上导槽、中间导槽和下导槽的导槽出口设有可调整的出口导槽4,以便轧件准确导入K1轧机。
本实用新型积极效果是:在轧制过程中,K2立式轧机出口导卫后3支轧件经三层立交导槽的小角度立板、底板及出口导槽引导顺畅进入K1轧机轧制,切分后三支轧件在K2立式轧机与K1轧机间顺利实现“由立转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图;
图中:上导槽1、中间导槽2、下导槽3、出口二接导槽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棒材三线切分工艺用立交导槽结构,包含沿轧制方向立体交叉布置的三层导槽,三层导槽分别是上导槽1、中间导槽2和下导槽3,上导槽、中间导槽和下导槽均为开放式导槽,分别由传动侧立板、操作侧立板和底板构成。
所述上导槽的传动侧立板与轧制线平行,操作侧立板与轧制线成4°-6°角度;所述中间导槽的传动侧立板和操作侧立板,与轧制线均成4°-6°角度;所述下导槽的传动侧立板与轧制线成4°-6°角度,操作侧立板与轧制线成1°-3°角度。
所述上导槽的底板向下倾斜0.6°-1°,中间导槽的底板向上倾斜0.3°-0.5°,下导槽的底板向上倾斜1.5°-2°。
所述上导槽、中间导槽和下导槽的导槽出口设有可调整的出口导槽4,以便轧件准确导入K1轧机。
三支轧件经K2立体轧机出口导卫分别进入上、中、下三层立交导槽,经小角度立板、底板及出口导槽引导顺畅进入K1轧机轧制,解决了三支轧件在K2立体轧机与K1轧机间实现“由立转平”所需的立体交叉导槽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未经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09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