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拆卸式车载人机交互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0739.7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6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程文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文靖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拆卸 车载 人机交互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拆卸式车载人机交互设备。
背景技术
车载人机交互系统实现了人与车之间的对话功能,车主能通过该系统,轻松把握车辆状态信息等。在今天,汽车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最大限度的实现便携准确人性化的交互信息,充分给车主带来方便,快捷的使用,将直接关系到汽车市场的未来走向。目前市场上的人机交互系统主要有宝马的iDrive、奔驰的COMAND、奥迪的MMI、沃尔沃的Sensus以及丰田的Remote Touch,这些系统由于硬件设施的落后、设计开发的平台保守以及车载固定式原因,造成操作繁琐,系统反映较慢,成本较高,不能实现一机多用途功能。直接给车主造成花钱多,互动慢,操作麻烦等诸多不利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拆卸式车载人机交互设备,既满足了车载一体机的实用性,又具有了便携式车载导航设备的移动性能,实现了车与人的互动,操作方便,实用性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可拆卸式车载人机交互设备,包括中控台,所述中控台设有车载主机和控制单元,所述中控台设有滑腔,所述滑腔内滑动安装有由动力装置驱动升降的升降底座,所述升降底座通过排线与车载主机连接,所述升降底座上设有车载主机数据传输触点和车载主机电源触点,所述升降底座上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平板电脑,所述平板电脑底部设有平板电脑数据传输触点和平板电脑上电源触点,所述平板电脑数据传输触点与所述车载主机数据传输触点对应并接触,所述平板电脑数据传输触点与所述车载主机电源触点对应并接触。
优选的,所述车载主机内嵌有3G通讯模块。
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驱动的升降带。
优选的,所述采用可拆卸的方式为磁铁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控台上铰接有用于遮盖所述滑腔的盖板。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车辆启动,平板电脑升至中控台上方,将平板电脑内置有语音导航、实时天气、实时新闻、驻车加热等功能,启动软件后,可操作平板电脑完成语音导航、实时天气、实时新闻、驻车加热等一系列功能;当车辆熄火时,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可拆卸方式连接,可将平板电脑取出,随身携带,更加使用方便。车载主机3G通讯模块,自动发射3G网络,形成WIFI覆盖,在家通过手机即可进行上网,便可与车载主机连接,从而连接到车辆,获取车辆信息,即可发出指令,对车辆进行驻车加热、空调启动等一系列人性化互动操作,实现了车与人的互动,操作方便,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升降底座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平板电脑的仰视图;
其中:1、中控台;2、车载主机;3、控制单元;4、滑腔;5、升降底座;6、排线;7、车载主机数据传输触点;8、车载主机电源触点;9、平板电脑数据传输触点;10、平板电脑上电源触点;11、3G通讯模块;12、电机;13、升降带;14、盖板;15、平板电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共同所示,可拆卸式车载人机交互设备,包括中控台1,中控台1设有车载主机2和控制单元3,中控台1设有滑腔4,滑腔4内滑动安装有由动力装置驱动升降的升降底座5,升降底座5通过排线6与车载主机2连接,升降底座5上设有车载主机数据传输触点7和车载主机电源触点8,升降底座5上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平板电脑15,平板电脑15底部设有平板电脑数据传输触点9和平板电脑上电源触点10,平板电脑数据传输触点8与车载主机数据传输触点7对应并接触,平板电脑数据传输触点10与车载主机电源触点8对应并接触。车载主机2内嵌有3G通讯模块11,本实施例中,3G通讯模块11采用中兴AD3812型号的3G通讯模块。
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为电机12驱动的升降带13,采用可拆卸的方式为磁铁式连接。
另外,中控台1上铰接有用于遮盖滑腔的盖板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文靖,未经程文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07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