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旧塑胶炼油设备连续进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0111.7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7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李进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进中 |
主分类号: | C10G1/00 | 分类号: | C10G1/00;C10G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61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 塑胶 炼油 设备 连续 进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炼油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废旧塑胶炼油设备用的连续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人们大量使用塑料袋包装食品、日用品,在农业生产中一也使用大量的塑料薄膜,还有废旧汽车轮胎、破旧化纤等等,产生了大量的白色和黑色垃圾,这些垃圾降解时间十分漫长,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危害。为消除这些废旧塑胶带来的危害,近年来,用废旧塑胶炼油再利用技术应运而生,但炼油设备设计都不尽合理,特别是炼油裂解釜进料口采用密封盖密封的形式,需要进料时将进料口密封盖打开,用人工或机械将炼油原料放入裂解釜内,之后再将进料门密闭盖关闭。这样每次进料时都从进料口排除大量油气,浪费了油气、污染了环境,还容易发生爆炸等安全事故,致使在进料时裂解釜不能连续作业,影响炼油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废旧塑胶炼油设备用的连续进料装置,炼油裂解釜能连续进料,进料时不泄油气,操作安全,裂解釜能连续工作,提高炼油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旧塑胶炼油设备连续进料装置,它包括推料缸、液压油缸、油箱、分配器、进料斗、环形水箱,推料缸一端设为细出口,另一端与液压油缸相连,推料缸上面设有进料斗,在进料斗和细出口之间的推料缸周围设有环形水箱,水箱下面设有进水阀,水箱上面设有出水阀和进气阀,水箱内推料缸的缸壁上均匀设有进水孔,油箱和分配箱与液压油缸相连,液压油缸活塞在推料缸内将由进料斗进入的炼油原料压进细出口,再进入炼油裂解釜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废旧塑胶炼油设备连续进料装置设计合理,液压油缸活塞在推料缸内将由进料斗进入的炼油原料压实后压进细出口,再进入炼油裂解釜内,同时,由于环形水箱内有水通过,水通过推料缸的缸壁上的进水孔进入推料缸,使推料缸内的炼油原不会因为裂解釜内的高温传递而熔化,防止了裂解釜内的油气通过进料口和推料缸泄露现象的发生。同时,若环形水箱进气阀的高压气体会将堵塞的进水孔冲开,保证环形水箱内的水进入推料缸内的畅通。从而炼油裂解釜能连续进料,进料时不泄油气,操作安全,裂解釜能连续工作,提高炼油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为一种废旧塑胶炼油设备连续进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推料缸,2.进气阀,3.环形水箱,4.出水阀,5.进料斗,6.液压油缸,7.分配器,8.油箱,9.活塞,10.进水孔,11.进水阀,12.细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根据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废旧塑胶炼油设备连续进料装置,它包括推料缸1、液压油缸6、油箱8、分配器7、进料斗5、环形水箱3,推料缸1一端设为细出口12,另一端与液压油缸6相连,推料缸1上面设有进料斗5,在进料斗5和细出口12之间的推料缸1周围设有环形水箱3,水箱3下面设有进水阀11,水箱3上面设有出水阀4和进气阀2,水箱3内推料缸1的缸壁上均匀设有进水孔10,油箱8和分配箱7与液压油缸6相连。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废旧塑胶炼油设备连续进料装置的细出口端12安装于炼油裂解釜的进料口内,连续进料装置的细出口端12和炼油裂解釜进料口水平连接并固定密封。炼油设备工作时,废旧塑胶等炼油原料由进料斗5进入推料缸1,启动电源,带动分配器7和液压油缸活塞9在推料缸1内将由进料斗5进入的炼油原料压实后压进细出口12,再进入炼油裂解釜内。由于环形水箱3内有水通过,水通过推料缸1的缸壁上的进水孔10进入推料缸1,对推料缸1内的炼油原料起到很好的降温作用,使推料缸1内的炼油原料温度较低,不会因为裂解釜内的高温传递而熔化,防止了裂解釜内的油气通过进料口和推料缸1泄露现象的发生。同时,若环形水箱3内的进水孔10堵塞,启动环形水箱上的进气阀2,高压气体会将堵塞的进水孔10冲开,保证环形水箱3内的水进入推料缸1内的畅通。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附图所作的等效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进中,未经李进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01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施工现场临边防护定型化结构装置
- 下一篇:防滑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