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仿生鱼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8878.6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7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曾余兴;王健;龙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市爱路亚渔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85/01 | 分类号: | A01K85/01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于涛 |
地址: | 264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仿生 鱼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饵,具体的说是一种能够实现自震动、发光、发声的电子仿生鱼饵。
传统垂钓中,为了诱使鱼儿上钩,一般在位于钩线末端的钓钩上根据鱼类的不同放置不同的鱼饵,当鱼饵被吞食,鱼儿上钩,这种方法需要不断更换饵料,且鱼儿容易滑脱。近年来已经发展出人造仿生鱼饵,该类鱼饵具有小鱼的外形,利用自身浮力以及钩线的牵引能够在水中漂浮,通过对鱼饵外观必要的装饰如设置花纹、图案、色彩等,使鱼饵逼真,令水中大鱼吞食,此时利用固定在鱼饵外部的钓钩成功吊起大鱼,这种鱼饵与传统鱼饵相比,省去准备饵料的工序,但依然存在结构简单,诱捕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造鱼饵的诱捕效果,研究人员通过为鱼饵上色、添加表面纹理或者通过加工鱼饵表面反光层、荧光层等结构实现鱼饵发光效果等手段对人造鱼饵进一步加工,但由于现有的人造鱼饵在水中的动作仅靠钩线牵扯以及水流波动来实现,动作幅度小、持续时间短,诱捕效果受限。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便,能够实现人造鱼饵在水中持续游动、震动、发声、发光,进而有效提高鱼饵的诱捕效果的电子仿生鱼饵。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电子仿生鱼饵,设有鱼饵本体及与鱼饵本体相连接的鱼钩,其特征在于鱼饵本体内设空腔,用于控制鱼饵本体动作的电子部件固定在空腔内,所述电子部件包括充电电路、与充电电路相连接的充电电池、与充电电池相连接的供电电路、与供电电路相连接的控制芯片,以及与控制芯片经控制电路相连接的振动电机,其中供电电路内设有用于控制供电电路通断的供电触点,充电电路内设有用于向充电电池充电的充电触点,供电触点、充电触点分别穿过鱼饵本体伸出空腔外。
本实用新型中还设有与控制芯片相连接的发光器,发光器也位于鱼饵本体的空腔内,发光器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用不同颜色的LED发光二极管,用于实现鱼饵的发光,提高其诱捕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还设有与控制芯片相连接的发声器,发声器位于鱼饵本体的空腔内,发声器可以能够实现在不同频率情况下工作的扬声器,用于发出动物拟声信号或超声波信号。
本实用新型中还设有与控制芯片相连接的发声器,发声器位于鱼饵本体的空腔内,发声器可以能够实现在不同频率情况下工作的扬声器,用于发出动物拟声信号或超声波信号。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充电电路内还设有用于显示充电状态的指示灯,指示灯固定在鱼饵本体上,如鱼饵本体的鱼眼部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充电电池可以采用3.7v的锂电池。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鱼饵本体被放入水中,伸出空腔外的供电触点经水连接导通,此时供电电路进行工作,为鱼饵本体中空腔内的电子部件供电,控制芯片接到供电信号后,判断鱼饵本体已入水,按照事先写入的控制算法,控制振动电机持续或间断进行震动,从而实现鱼饵本体在水中持续或者间断的进行幅度稳定、强度稳定的“游动”,模拟鱼类游动的姿态,提高诱捕效果,此外控制芯片还可以控制发光器输出光信号,并控制发生器向外输出声音诱捕信号,当钓线牵扯鱼饵本体离开水面,供电触点控制供电电路断开,鱼饵本体内的各电子部件停止工作,以有效节省充电电池的电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有效提高人工鱼饵的诱捕效果,延长其持续工作时间以及使用寿命,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的电驱动部件震动形成的振波强度较大,远大于普通鱼饵经水流的被动扰动和震动形成的振波强度,振波传播距离远,诱鱼效果较好,此外通过采用锂电池,使鱼饵的发光、发声强度和持续时间得到有效提高,能够实现人造鱼饵在水中自主震动、发光、发声,具有结构合理、方便可靠、诱捕效果好等显著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电子部件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鱼饵本体1、鱼钩2、电子部件3、充电电路4、充电电池5、供电电路6、控制芯片7、控制电路8、振动电机9、供电触点10、充电触点11、发光器12、发声器13、舌板14。
附图标记:鱼饵本体1、鱼钩2、电子部件3、充电电路4、充电电池5、供电电路6、控制芯片7、控制电路8、振动电机9、供电触点10、充电触点11、发光器12、发声器13、舌板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市爱路亚渔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威海市爱路亚渔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88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心摩擦力调节转速的水滴轮
- 下一篇:钓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