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管内温度自动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8864.4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7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缪海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嘉逸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7/12 | 分类号: | A61F7/1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熊晓果;韩洋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温度 自动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人体温度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管内温度自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人体降温或升温的方法基本采用体表调温方法,例如使用冰袋或冰毯冷敷进行降温,体表降温可在一定程度内达到降温目的,但是现有的体表降温温度不易控制,其操作过程较为繁琐,诱导过程长,易过度降温或升温。过度降温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易导致患者相应的并发症,甚至增加死亡风险;在事故性低温(如冻伤、休克等)、大面积烧伤患者维护体温时,需要加热,现有技术使手术室环境温度过高,易造成术者和护理人员的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血管内温度自动调节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血管内温度自动调节装置,包括盐水袋、蠕动泵、防气阀、热调节装置和球囊,所述盐水袋、蠕动泵、防气阀、热调节装置及球囊通过导管依次连接构成闭路循环结构。
上述血管内温度自动调节装置中,所述导管上还连通有流速指示器。
上述血管内温度自动调节装置中,所述防气阀用于排净导管内的气泡。
上述血管内温度自动调节装置中,所述热调节装置包括升降温装置和用于控制升降温装置的控制电路。利用控制电路可不断调节生理盐水温度,避免出现过度加热或降温的问题。
上述血管内温度自动调节装置中,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有显示器。进行冷热交换时,生理盐水的温度信号实时传递到显示器,便于医务人员观察。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往盐水袋内加入生理盐水,将球囊插入病人腹股沟旁的左股静脉,所述热调节装置可根据控制要求调节生理盐水温度,在蠕动泵的作用下生理盐水沿导管循环流动,利用球囊在病人的下腔静脉内不断与血液进行热交换,达到控制人体温度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人体内部血管进行温度调节,温度调节准确、快捷、可控性高,效果好,大大降低了患者相应并发症及死亡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盐水袋,2-蠕动泵,3-防气阀,4-热调节装置,5-球囊,6-导管,7-流速指示器,8-升降温装置,9-控制电路,10-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血管内温度自动调节装置,包括盐水袋1、蠕动泵2、防气阀3、热调节装置4和球囊5,所述盐水袋1、蠕动泵2、防气阀3、热调节装置4及球囊5通过导管6依次连接构成闭路循环结构。工作时,往盐水袋1内加入生理盐水,将球囊5插入病人腹股沟旁的左股静脉,所述热调节装置4可根据控制要求调节生理盐水温度,在蠕动泵2的作用下生理盐水沿导管6循环流动,利用球囊5在病人的下腔静脉内不断与血液进行热交换,达到控制人体温度的目的。
具体地,所述导管6上还连通有流速指示器7,所述热调节装置4包括升降温装置8和用于控制升降温装置的控制电路9,所述导管6连接在升降温装置8上,利用控制电路9控制升降温装置8不断调节生理盐水温度,避免出现过度加热或降温的问题,控制电路9连接有显示器10,进行冷热交换时,生理盐水的温度信号实时传递到显示器10,便于医务人员观察。本实施例通过人体内部血管进行温度调节,温度调节准确、快捷、可控性高,效果好,大大降低了患者相应并发症及死亡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嘉逸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嘉逸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88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