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能回馈型电子负载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8421.5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5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余名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名俊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H02J3/38;H02M3/335;H02M7/538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6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能 回馈 电子负载 | ||
1.一种电能回馈型电子负载,其特征在于,电子负载包括DC/DC转换电路、DC/AC逆变电路和交流滤波电路,其中:DC/DC转换电路的正极输入端经直流接触器(ZJ)接直流输入正极端子,DC/DC转换电路的负极输入端通过导线接直流输入负极端子;DC/DC转换电路的输出端和DC/AC逆变电路的输入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直流支撑电容(C)跨接在直流母线正、负极之间;DC/AC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交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交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继电器(K1、K2)与交流电网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回馈型电子负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充电电路,预充电电路由用于接通充电电路的预充电继电器(K3)和电阻(R)串联而成,预充电电路与直流接触器(ZJ)并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回馈型电子负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滤波电感,输入滤波电感与直流接触器(ZJ)串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回馈型电子负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熔断器(FU1、FU2),分别与继电器(K1、K2)串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回馈型电子负载,其特征在于,继电器(K1、K2)由交流接触器代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回馈型电子负载,其特征在于,DC/DC转换电路采用全桥变换器拓扑或推挽拓扑,当采用全桥变换器拓扑时,主要由若干个跨接在直流输入正、负极间的直流输入电容(C1)、四个桥臂(Q1~Q4)、高频变压器(T)以及全桥整流电路(D1~D4)构成,其中:
四个桥臂均采用MOSFET作为开关器件,全桥变换器的两个上管(Q1、Q3)和下管(Q2、Q4)分别由若干个MOSFET并联组成;
构成上管(Q1、Q3)的每个MOSFET的源极和对应的构成下管(Q2、Q4)的每个MOFET的漏极之间均跨接高频吸收电容(C2、C3);
全桥变换器的一个正极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分别由三个相互绝缘的铝制散热器构成,其中上管Q1、Q3直接安装在作为正极输入端的一个铝制散热器上,下管(Q2、Q4)直接安装在作为两个输出端的另外两个铝制散热器上,三个相互绝缘的铝制散热器均与安装在其上的MOSFET的漏极直接接触,形成电气通路;
高频变压器(T)的次级绕组的一个输出端带有中间抽头,次级绕组和全桥整流电路输入端之间还有一个用于次级绕组切换的绕组切换继电器(K4),绕组切换继电器(K4)的常开、常闭触点分别与次级绕组的一个输出端和中间抽头连接,绕组切换继电器(K4)的公共端与全桥整流电路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全桥整流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与次级绕组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回馈型电子负载,其特征在于,DC/AC逆变电路采用单相全桥逆变电路,开关器件采用IGBT。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回馈型电子负载,其特征在于,交流滤波电路采用LC、LLC或LCL滤波电路,当采用LC滤波电路时,交流滤波电感(L)的一端与DC/AC逆变电路的一个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交流滤波电容(C6)的一端连接,交流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与DC/AC逆变电路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1、2、3、4、5、6、7或8所述的电能回馈型电子负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系统启动和停止的启/停按钮、若干用于设置控制参数及选择显示内容的控制按键、用于设置DC/DC转换电路的输入电流的设置旋钮、用于显示电能回馈型电子负载的运行状态的状态显示模块以及若干散热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名俊,未经余名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842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