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的铁路接触网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7994.6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7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飞;刘跃;回宝成;孙克;周闯;宋丹阳;巢群;张君;崔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M1/28 | 分类号: | B60M1/28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任玉龙 |
地址: | 11001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铁路 接触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接触网防护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可移动的铁路接触网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输电线跨越既有铁路的主要施工方式是在铁路线路两侧搭建防护支架,高于铁路接触网以上一定距离,然后使用弹射器将牵引绳弹射过铁路线路,再用牵引绳将防护网带过铁路线路,铺挂到位。
以上的防护方式只是地方施工单位的单边行为,并且该种方式存在一定的限制和风险,如地形地貌不允许搭建防护架。另外,电力线一旦脱落,防护网难以应付,影响高铁安全运行。铁路部门对此采取了相应的主动防护措施,利用电力架线轨道车组建防护架,同时将AF、PW线放下到安全位置。通过实践,该种方式简单有效,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涉及部门较多,用时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有效对铁路接触网进行防护,特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铁路接触网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铁路接触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移动的铁路接触网防护装置,包括两车连接杆1,承力索和接触线防护架2,AF和PW线防护架3,防护架连接杆4,轨道车5;
两辆轨道车5分别由铁路上下行线路到达指定防护地点后,两车连接杆1将两辆轨道车5连接起来,升起承力索和接触线防护架2到达指定防护高度,升起AF和PW线防护架3到达指定防护高度;由防护架连接杆4分别将承力索和接触线防护架2、AF和PW线防护架3的前后部分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接触网防护装置。
所述的AF、PW线防护架3为两组,前后布置,由4个液压缸驱动,与垂直方向成20°~40°角范围内,能调整。
所述的每个轨道车5安装四组承力索和接触线防护架2,前后布置。
设备动作过程:
在轨道车上5安装防护架,通过电力或液压来完成动作过程,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电路保证系统动作准确无误。
上下行两辆轨道车5到达指定防护地点后,经工作人员目测调整到大致位置,再利用激光定位装置精确定位,误差不大于正负1米。
定位后,各轨道车5的连接杆1伸出并连接到邻车,连接杆1可旋转、可纵向移动,满足不同工况,以使后续作业具有完整、稳固的基座。
承力索和接触线防护架2开始升起,到达要求高度后,前后防护架横杆合拢形成完整防护架。防护架两端设有线缆档杆,防止输电线或牵引绳跨越防护架时滑落到防护区外部。横杆附件旋出90°锁定到对称横杆。
AF、PW线前后防护架3与垂直方向成20°~40°角,视现场情况可微调,开始升起,到达要求高度后,前后防护架横杆合拢形成完整防护架,防护架横杆装有过线辊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移动的铁路接触网防护装置,可在输电线跨越高速铁路施工时对铁路接触网进行有效地防护,可移动,安全可靠,防护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可移动的铁路接触网防护装置主视图;
图2是可移动的铁路接触网防护装置后视图;
图3是可移动的铁路接触网防护装置立体图;
图4是可移动的铁路接触网防护装置工作状态主视图;
图5是可移动的铁路接触网防护装置工作状态后视图;
图6是可移动的铁路接触网防护装置工作状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铁路接触网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移动的铁路接触网防护装置,包括两车连接杆1,承力索和接触线防护架2,AF和PW线防护架3,防护架连接杆4,轨道车5;
两辆轨道车5分别由铁路上下行线路到达指定防护地点后,两车连接杆1将两辆轨道车5连接起来,升起承力索和接触线防护架2到达指定防护高度,升起AF和PW线防护架3到达指定防护高度;由防护架连接杆4分别将承力索和接触线防护架2、AF和PW线防护架3的前后部分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接触网防护装置。
所述的AF、PW线防护架3为两组,前后布置,由4个液压缸驱动,与垂直方向成30°角范围内,能调整。
所述的每个轨道车5安装四组承力索和接触线防护架2,前后布置。
设备动作过程:
在轨道车上5安装防护架,通过电力或液压来完成动作过程,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电路保证系统动作准确无误。
上下行两辆轨道车5到达指定防护地点后,经工作人员目测调整到大致位置,再利用激光定位装置精确定位,误差不大于正负1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沈阳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79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