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上行带清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7887.3 | 申请日: | 2013-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9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何锐;徐述铎;江述鹏;陈朝阳;连军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光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良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行 带清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露天水面的清理及其所用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上行带清污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海上采油业和海上运输业的发展,油轮数量也随之迅猛增加,因沉船或船体泄露导致的海上污染时有发生。为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用于清除海上浮油的清污装置应运而生。
现有技术中,海上浮油清污装置对其工作的环境要求十分苛刻,而且回收种类单一。但是在实际回收浮油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上海面上漂浮着的固体垃圾。由于现有的浮油清污装置并没有垃圾处理能力,吸入垃圾很容易造成浮油清污装置的停转,或者对海面上冻状或块状浮油的回收无能为力。大量现场使用经验证实,现有技术中的海上浮油清污装置作业时不可避免地会被垃圾干扰,严重时甚至会损坏清污装置,即便是加装拦网栅格一类的防垃圾干扰装置,也容易出现垃圾过多而阻断了收油通道的运转。而且,现有技术中的海上浮油清污装置不能回收冻状或块状的浮油。
因此,如何在既能保证回收浮油的前提下,避免海上垃圾的干扰,又能回收块状浮油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行带清污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清污装置不能清理垃圾,不能回收冻状或块状浮油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上行带清污装置,包括:支架,还包括:上行带和垃圾传送带,所述上行带和垃圾传送带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垃圾传送带位于所述上行带顶部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上行带与水平面的夹角在5°~60°之间。
进一步,所述上行带上的外表面设置有拦网。
进一步,所述拦网上设置有钩脱装置。
进一步,所述垃圾传送带的两侧设置有挡板。
进一步,还包括垃圾箱,所述垃圾箱设置在所述垃圾传送带的下方。
技术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上行带清污装置,可以有效的清理海面上的固体垃圾。
2、本实用新型的上行带清污装置,可以有效的清理海面上的冻状或块状浮油。
3、本实用新型的上行带清污装置,结构简易,成本低,适合大面积推广。
4、本实用新型对清理环境的适应性强,可以实现全自动运转,节省人工成本。
5、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浮油与固体漂浮物的分离回收,回收效率高,回收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行带清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行带清污装置中上行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1,上行带2和垃圾传送带3,上行带2和垃圾传送带3设置在支架1上,垃圾传送带3位于上行带2顶部的下方。
上行带2与水平面的夹角在5°~60°之间。其中,上行带2根据具体地区的具体情况可以使用滑板式或者是网状式。
上行带2上还设置有拦网4,拦网4设置于上行带2的外表面。
拦网4上设置有钩脱装置5。
垃圾传送带3上还设置有挡板,挡板设置于垃圾传送带3的两侧。
还包括垃圾箱,垃圾箱设置在垃圾传送带3的下方。
还包括有发动机,发动机设置在支架1上,发动机与上行带2和垃圾传送带3相连接。
工作时,发动机带动上行带2沿逆时针转动,一些固体漂浮物包括垃圾和油块等被钩脱装置5拖住并向上运送,到上行带2的顶点时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垃圾和油块掉落到垃圾输送带3上并输送到垃圾箱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光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光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78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学实验用铁架台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继电器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