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调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7771.X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0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水野伸一;菅恒二;斋藤和也;佐藤大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7/08;F24F11/02;F24F13/08;F24F13/20;F24F13/28;F24F13/30;F24F13/32;F25B41/04;F25B4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一种调湿装置,在该调湿装置的壳体(11)内收纳有多个通路形成部件(41、43、44、47、51、54)和多个构成部件(31、33、84、87),多个该通路形成部件(41、43、44、47、51、54)彼此组合从而在该壳体(11)内划分出空气通路,该构成部件(31、33、84、87)是为实施对在所述空气通路内流动的空气进行加湿或除湿的运转所需的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湿装置具有:
多根支柱部件(21),其从所述壳体(11)的底板(12)朝向上方延伸,和
固定部件(22、23),其固定在所述支柱部件(21)上;
多个所述构成部件(31、33、84、87)中的至少一个构成部件在放置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41、43、44、47、51、54)上的状态下由所述固定部件(22、23)支承。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放置多个所述构成部件(31、33、84、87)中的至少一个构成部件的通路形成部件(41、43、44、47、51、54)由上侧通路形成部件和下侧通路形成部件构成,
位于所述上侧通路形成部件(44、51、54)的上侧的构成部件(31、33、84、87)在由所述固定部件(22、23)经所述上侧通路形成部件(44、51、54)支承的状态下放置在所述下侧通路形成部件(43、47)上。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22、23)是在所述底板(12)的上侧在左右方向上连结所述支柱部件(21)之间的梁部。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22、23)是从所述支柱部件(21)突出的突出部。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路形成部件(41、43、44、47、51、54)的至少一部分由重量比所述支柱部件(21)轻且弹性模量比所述支柱部件(21)低的材料形成。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放置多个所述构成部件(31、33、84、87)中的至少一个构成部件的通路形成部件(41、43、44、47、51、54),在该构成部件(33、84、87)由所述固定部件(22、23)支承的状态下能够从所述壳体(11)内脱出且能够装入所述壳体(11)内。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放置多个所述构成部件(31、33、84、87)中的至少一个构成部件的所述下侧通路形成部件,在该构成部件(33、84、87)由所述固定部件(22、23)支承的状态下能够从所述壳体(11)内脱出且能够装入所述壳体(11)内。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通路形成部件(41、43、44、47、51、54)通过使下部划分部件(41)、中间划分部件(43、44、47)和上部划分部件(51、54)按照这个次序从下侧向上侧依次重叠而构成,
所述固定部件(22、23)具有横支架(22)和中间支架(23),该横支架(22)位于所述支柱部件(21)的上部且支承所述上部划分部件(51、54),该中间支架(23)位于所述支柱部件(21)的中部且支承所述中间划分部件(43、44、47),
多个所述构成部件(31、33、84、87)具有供气风扇单元(84)和排气风扇单元(87)以及吸附热交换器(33),该供气风扇单元(84)和该排气风扇单元(87)在放置于所述上部划分部件(51、54)上的状态下由所述横支架(22)支承,该吸附热交换器(33)在放置于所述中间划分部件(43、44、47)上的状态下由所述中间支架(23)支承,并且对所述供气风扇单元(84)和所述排气风扇单元(87)的空气的湿度进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777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