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电场超声波风速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117405.4 | 申请日: | 2013-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7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 发明(设计)人: | 汪宁渤;夏慧;路亮;刘国强;刘光途;黄欣;王定美;李艳红;马彦宏;李士强;赵龙;邓棋文;马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电力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P5/24 | 分类号: | G01P5/24;G01P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场 超声波 风速 检测 装置 | ||
1.一种风电场超声波风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主要包括:底座(1)、支撑结构和电路模块;所述的底座(1)固定在测风塔或者风电场任何需要测量风速的固定架上,底座(1)的中心位置开有螺孔,通过螺钉连接支撑结构的不锈钢筒(2);所述的支撑结构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的电路模块置于支撑结构的不锈钢筒(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保护电路板的不锈钢筒(2)、6个测量臂(4、6、16、9、11、13)、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10)、支撑测量臂的支架(17)和6个超声波探头;不锈钢筒(2)的上端连接支架(17);第一支撑架(3)的下端与支架(17)相连,第一支撑架(3)的上端密封;第二支撑架(10)的上端与支架(17)相连,第二支撑架(10)的下端密封;第一支撑架(3)和第二支撑架(10)上下对称布置,第一支撑架(3)和第二支撑架(10)的轴线与不锈钢筒(2)的中心轴线平行;支架(17)固定第一支撑架(3)和第二支撑架(10);第一支撑架(3)与第二支撑架(10)同轴,且第一支撑架(3)与第二支撑架(10)的轴线与底座垂直;支撑架为中空结构的圆柱状桶体,圆柱状桶体的桶壁上有三个均匀分布的连接测量臂的螺孔;所述的6个测量臂带有螺纹的一端连接支撑架,6个超声波探头分别安装在6个测量臂远离支撑架的另一端,所述的超声波探头的发射平面与测量臂成90°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量臂为中空结构;6个测量臂分成2组,其中第一测量臂(4)、第二测量臂(6)和第三测量臂(16)为一组,固定在第一支撑架(3)的三个螺孔中,第一测量臂(4)、第二测量臂(6)和第三测量臂(16)之间的立体夹角为120°,三个测量臂与第一支撑架(3)和第二支撑架(10)的轴线夹角为60°;第四测量臂(9)、第五测量臂(11)和第六测量臂(13)为另一组,固定在第二支撑架(10)上,第四测量臂(9)、第五测量臂(11)和第六测量臂(13)之间的立体夹角为120°,三个测量臂与第一支撑架(3)和第二支撑架(10)的轴线夹角为60°;6个测量臂的长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测量臂的支架(17)由连接第一支撑架(3)和第二支撑架(10)的支撑杆弯曲成型而成;所述的支撑杆为1根或多根;采用2根支撑杆时,2根支撑杆位于同一平面;采用3根支撑杆时,则3根支撑杆成120°布置;所述的支架(17)、支撑杆、第一支撑架(3)和第二支撑架(10)均采用中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模块由中央处理单元(18)、超声波收发处理电路(19)、超声波收发电路(22)、数据显示和存储电路(21)组成;中央处理单元(18)的控制端分别连接超声波收发处理电路(19)、超声波收发电路(22)以及数据显示和存储电路(21);所述的中央处理单元(18)进行数据处理,并通过信号线发出控制指令控制超声波收发电路(22)和超声波收发处理电路(19);所述的超声波收发电路(22)用于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收发电路(22)主要由匹配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组成;接收电路由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组成;所述的匹配发射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单元(18),匹配发射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超声波探头;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超声波探头,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电路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超声波收发处理电路(19)的信号输入端;超声波收发处理电路(19)用于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数据显示和存储电路(21)接收中央处理单元(18)传送的风速风向值进行显示和存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波收发处理电路(19)采用芯片TDC-GPI;所述的超声波收发处理电路(19)采用测量范围(2)的计数方法和分辨率调整模式,并通过中央处理单元(18)的芯片STM32F103RBT6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电力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甘肃省电力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740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冷冷凝器调速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控制生物质反烧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