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央空调、空气净化设备及空气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7404.X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3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巫国谊;黄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巫国谊;黄洪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B01D50/00;B01D53/76;A61L9/22;B03C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23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空调 空气净化 设备 空气 净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空气净化设备,尤其是涉及大流量空气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空气污染是当今日益严峻的问题,由空气传播的各种疾病在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目前,我国公共场所使用集中空调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污染和不合理使用日趋严重。使用集中空调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们的工作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其通风系统不具备净化消毒功能,加之很多公共场所不能够及时的清洗等管理问题的出现,反而进一步成了疾病、病毒等的传播媒体。因此在公共场所中使用含有大流量空气净化设备的系统例如含有大流量空气净化设备的中央空调等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净化空气和防止空气中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很多家庭和公共场所通常会采用一定手段例如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来减少空气中有害成分。现有的空气净化器主要包括由陶瓷等构成的多孔质的蜂窝的净化器、等离子反应器等。
蜂窝净化器是由堇青石等的陶瓷构成的多孔质的蜂窝构造,划分为格子状的各流路的入口交替封闭,入口没有封闭的流路中出口孔封闭,从而使透过划分各流路的多孔质壁的废气才能向下游侧排出。在这样的过滤器中,由所捕集的空气中的颗粒物引起过滤器网眼堵塞,所以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过滤材质或重新激活,从而实现过滤器的再生。而且,这种过滤器的过滤原理主要是通过蜂窝构造来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因此吸附效果与材质的孔径等有关,一般来言,这种过滤器能够吸附的颗粒物的直径相对较大,难以过滤空气中粒径较小的有害物质。
等离子反应器类型的空气净化器是通过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由该等离子体的氧化作用和催化剂的还原作用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例如,日本就提出了一种具有圆筒状的外周电极、在该外周电极的中心部配置放电用金属线电极,并在外周电极的内侧具有电绝缘性的中空筒体的空气净化器。在该系统中,将外周电极接地,将金属线电极与电源连接,并通过使电源作用,在外周电极和金属线电极之间发生放电,产生等离子体,但是通过在外周电极和金属线电极之间配置电绝缘性的中空筒体,能够避免火花的无谓能量消耗。然而,等离子反应器类型的空气净化器对于小粒径的有害物质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对于存在大粒径的颗粒的空气则效果较差,经常引起净化器效果的减弱甚至失效。
等离子反应器类型的空气净化器虽然在国外很多国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中国空气环境的特点,比如经常出现扬尘、雾霾等天气,空气的PM2.5值比较大,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较大粒径的颗粒物,这些效果较好的空气净化器在中国的净化效果较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中国现在空气特点含有大流量空气净化设备的系统。该含有大流量空气净化设备的系统包括采用粗过滤网、活性炭过滤网和离子静电吸附等不同的空气净化模块来实现空气净化的大流量空气净化设备,能够有效的避免了上述问题的出现。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公共场所的净化系统,该净化系统包括一大流量空气净化设备,该空气净设备包括:位于进气口处的第一过滤单元,第一过滤单元包括依次排列的电子式集尘过滤装置、活性炭过滤装置、沸石过滤装置等,集尘过滤部配置在靠近进气口一侧;第二过滤单元为静电过滤设备,其配置在出风口处,其包括具有电绝缘性的中空壳体、配置于所述中空壳体的内壁上的外周电极、保持在外周电极的轴上的中心电极,配置在外周电极和中心电极之间的金属筒体,使该金属筒体绝缘,并且具有多个孔,中心电极在负高压作用下产生负氧离子;控制及空气质量检测单元,其设置在主体框体上部。
其中,靠近出气口的第二过滤单元,第二过滤单元具有电绝缘性的中空壳体,配置于上述中空筒状壳体的内周壁面部上的筒状的外周电极,保持在上述外周电极的中心轴上的棒状的中心电极,及配置在上述外周电极和中心电极之间的金属制中空筒体,上述金属制中空壳体被绝缘,并且具有多个孔,以使流入的 粒子状物质能够不堆积而透过;控制及空气质量检测单元,控制和检测经过空气净化器后的空气的质量。
其中,所述中空壳体为筒状,所述外周电极为筒状。
其中,所述外周电极外层含有钝化层,钝化层厚度小于10nm;钝化方法采用先对外周电极表面进行脱脂清洗,然后进行钝化处理在表面形成一层厚度小于10纳米的钝化层,之后将钝化后的外周电极浸入含氟的有机溶剂中,最后烘干加热从而形成纳米级的耐污膜。
其中,中心电极为单个或多个金属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巫国谊;黄洪,未经巫国谊;黄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74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折叠门的保护方法、保护系统及电动折叠门
- 下一篇:推动/推动门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