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油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6691.2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3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金;袁杰;金阿龙;朱勇俊;温素珍;王守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青风制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2 | 分类号: | F25B4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周涌贺 |
地址: | 323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设备,尤其是一种制冷系统中的油分离装置,具体是一种用在制冷机组中将润滑油和气态制冷剂进行分离的高效油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中,当压缩机运转时,经压缩后的制冷剂蒸汽(氨蒸汽或氟利昂蒸汽),是处于高压高温的过热状态。由于它排出时的流速快、温度高,压缩机汽缸壁上的部份润滑油受该蒸汽的影响和作用下,同时还受压缩机的内置油受结构体积因素的影响作用下,难免形成油蒸汽及油滴微粒与制冷剂蒸汽一同排出。且排汽温度越高、流速越快,则排出的润滑油越多。随着排油的增多,用于压缩机润滑的油被排到了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蒸发器及管路等组件中,这样会使压缩机缺油而润滑不足以致烧坏压缩机。目前,行业中用于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中的油分离器较常见的有:洗涤式、离心式、过滤式、及填料式等四种结构形式,其中过滤式和离心式应用最多,目前,传统的过滤式和离心式油分离器的结构较为陈旧,体积较大,并且油分离效率不高,很难有效将润滑油从工质气体中分离出来,使制冷系统中出现压缩机油位不稳定、润滑不足等问题,极大限制了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将润滑油从工质气体中分离出来的高效油分离器,确保制冷系统中压缩机能持续正常的工作,并能提高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工作效率,还能降低制冷系统中的振动、噪音和能耗,满足市场所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高效油分离器,包括主筒体及分别设置在主筒体两端侧壁上的进气孔、出气孔,主筒体两端分别设有前封板、后封板,主筒体内设有依次连通的油分离挡筒、滤筒,
油分离挡筒包括设于主筒体一端内部的内筒,该内筒两端分别设有前侧板、后侧板,主筒体内壁、内筒外壁、前侧板、后侧板之间形成供制冷剂蒸汽流通的通道,进气孔与该通道位置相对应,通道内固定有用于引导制冷剂蒸汽在通道内往统一方向流动的导流片,该导流片与进气孔位置相对应,前侧板、后侧板之间的内筒外壁上设有内挡片,前侧板、后侧板之间的主筒体内壁上设有外挡片,内挡片与外挡片位置相对分布并间隔设置,前侧板上端开有出气口;
前封板与前侧板之间设有集气腔,出气口通过该集气腔与滤筒内腔连通,滤筒外端设有法兰盘,法兰盘与后侧板之间通过拉杆相互锁紧,滤筒固定于该法兰盘与后侧板之间,滤筒的外壁与主筒体的内壁之间设有出气间隙,该出气间隙与出气孔相通,滤筒内设有大小与滤筒内径相匹配的螺旋片,该螺旋片一端抵于后封板,另一端与集气腔相连;
前侧板、后侧板、法兰盘均与主筒体内壁密闭连接,前侧板、后侧板、法兰盘下端均开有出油孔;
主筒体底部设有集油包,该集油包连接于主筒体内壁的最低点位置。
工作时,高压高温的气态制冷剂与液态油混合物从压缩机排气口排出,再从进气孔进入油分离器,混合物进入油分离挡筒的通道中,高压高温的混合物遇到设在与进气孔位置相对应的导流片,在导流片的作用下,混合物在通道里始终往同一方向高速流动。在流动过程中,混合物沿途与内挡片、外挡片高速碰撞,油分离挡筒中的导流片、内挡片、外挡片不断改变原混合物惯性流动方向,使很大一部分油滴因不断碰撞挡片和改变方向而滴落;另外,在导流片的作用下,高温高压混合物沿通道旋转,形成离心作用,借助离心力、附壁效应及陀螺效应的作用下,混合物中密度较大的液态油滴被抛甩在主筒体、内筒壁上使之被分离出来,沿壁流下,沉积在主筒体底部。经油分离挡筒一次分离作用后,小油滴和制冷剂的混合物的通过油分离挡筒前侧板上端的出气口处喷出,进入集气腔。混合物从出气口喷出时,喷在主筒体端部的前封板上,使其再次在附壁效应作用下分离油滴。混合物从油分离挡筒出来后其流速得到减慢,使气态高速带动作用变弱,混合物中部分液态油就会受重力影响因此分离滴落。经过多重分离的混合物从集气腔内向内筒内壁流动,在螺旋片的作用下,混合物沿螺旋路径流动形成螺旋气流,产生较大离心力,在离心力作用下,使混合物可以均匀进入滤筒进行过滤,气态制冷剂可穿过滤筒,而润滑油会被滤筒所过滤拦截下来。经滤筒过滤后所得的气体为彻底分离的气态制冷剂,充满在滤筒外壁与主筒体内壁之间的出气间隙中,最终从出气孔排出收集使用。通过法兰盘、拉杆及环形凸台,可有效将滤筒与油分离挡筒紧密连接。集油包连接于主筒体内壁的最低点位置,可以将分离出来的油滴集中往该集油包内流动,便于油液回收再利用。这样就能将高压高温的气态制冷剂与液态油混合物彻底的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青风制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青风制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66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