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螺旋角小顶隙高参数斜齿齿轮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5957.1 | 申请日: | 2013-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0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纪强;刘忠明;张志宏;王振;张立勇;王征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C2/18 | 分类号: | F04C2/18;F04C1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角小顶隙高 参数 齿轮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形经过修正的大螺旋角斜齿齿轮泵的流体输送装置,是液压、润滑等流体管路系统中实现电能与流体动能转化的一种泵送设备,具体说是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机械系统油路以及高粘度流体输送的大排量齿轮泵。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逐年扩大,近年,一大批核电、火电、风电项目不断得到建设。在这个过程中,高性能大型装备的自主化正成为我国掌握高端核心技术的着力点。液压系统和润滑系统是机械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高低对整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多关键设备中,齿轮泵噪声值和排量的高低已成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目前,在油路系统中,动力源以齿轮泵为主,而齿轮泵又以直齿齿轮泵和小螺旋角斜齿齿轮泵为主。大排量长齿宽直齿齿轮泵,先天存在着噪声值大、脉动大、困油现象不易控制等缺陷,小螺旋角斜齿齿轮泵又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而市场上存在的一些大螺旋角斜齿齿轮泵,容积效率普遍较低,且多仅限应用于低压、高粘度流体输送系统中。这些因素均已成为齿轮泵应用于高端机械装备的限制。因此,开发一种低噪声、高性能的齿轮泵已成为一项很迫切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适用于机械系统油路以及高粘度流体输送的大排量齿轮泵——大螺旋角小顶隙高参数斜齿齿轮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大螺旋角小顶隙高参数斜齿齿轮泵包括通过径向推力滑动轴承安装在泵体内的主动斜齿轮和从动斜齿轮、设置在泵体吸油腔一侧的吸油管,所述吸油管的另一端与可调式升降底阀相连接,所述的主动斜齿轮、从动斜齿轮为齿轮副轴向重合度大于1.5的大螺旋角渐开线圆柱斜齿轮;其中,齿轮副单齿对齿向啮合线长度小于齿宽,使多齿在齿宽方向形成啮合,且多段啮合线与齿形经过修正形成的齿顶齿根小顶隙,共同组合成吸油腔和排油腔在齿宽方向上的分离线;其中,所述顶隙在0.10mn~0.20 mn范围内取值,齿形修正量可根据所设计齿轮副的干涉量确定;通过齿轮副的转动和分离线的移动,齿轮泵完成吸排油工作,所述可调式升降底阀可根据齿轮副吸油能力调节进油阀值,配合齿轮副完成吸油过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可调式升降底阀包括阀体、固定安装在阀体顶部的与吸油管相连接的管接头、通过内外螺纹旋装在阀体底部的调整底筒、安装在阀体内的阀芯,所述阀芯的上端穿装在通过支撑板安装在阀体内的滑套内,所述阀芯的下端通过连接件与位于调整底筒上方的密封垫相结合,在滑套与调整底筒之间的阀芯杆段上套装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中的主动斜齿轮和从动斜齿轮均采用了大齿高设计(齿顶高在1.0 mn ~1.2 mn之间),并针对齿形进行了干涉判断与消除修正,这种设计即满足了齿顶齿根之间小顶隙的要求,又避免了干涉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大螺旋角斜齿轮本身的啮合特性,本实用新型的齿轮泵具有噪声低、流量脉动小、困油现象轻等特点,特别适用于有大排量低噪声需求的场合,可广泛为大型高端设备中的液压系统、润滑系统提供大排量高性能的流体动力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2是图1中可调式升降底阀剖面图。
图1、图2中序号:1是前端盖、2是泵体、3是从动斜齿轮、4是主动斜齿轮、5是后端盖、6是径向推力滑动轴承、7是密封压盖、8是吸油管、9是可调式升降底阀、10是滑套、11是阀芯、12是弹簧、13是密封垫、14是支撑板、15是阀体、16是调整底筒。
图3、图4是本实用新型齿轮泵吸油腔、压油腔分离线组成及平移过程的平面图。
图3、图4中序号:17是大螺旋角小顶隙斜齿齿轮泵吸油腔和排油腔的分离线、18是单对齿啮合组成分离线的啮合线线段、19是分离线的小顶隙段,图中的波浪形分离线是由多个啮合线线段和小顶隙段组成的。图3和图4为齿轮副在两个不同啮合角时分离线所处的位置。
图5、图6是普通斜齿齿轮泵分离线的形成及平移过程的平面图。
图5、6中序号:20是普通小螺旋角斜齿齿轮泵吸油腔和压油腔的分离线,由单一的啮合线构成。图5和和图6为齿轮副在两个不同啮合角时分离线所处的位置。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修正齿形与标准齿形对比的平面图。
图7中序号:21是标准齿形,22是修正齿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机械研究所,未经郑州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59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断线联动装置
- 下一篇:新型执手锁机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04C 旋转活塞或摆动活塞的液体变容式机械
F04C2-00 旋转活塞式机械或泵
F04C2-02 .弧形啮合式的,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圆弧形传送运动,每个元件都具有相同数目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08 .相互啮合式,即带有与齿轮机构相似的配合构件的啮合
F04C2-22 .内轴式,与其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具有同方向的运动,或其中的1个配合元件是固定的,内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更多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24 .反向啮合式的,即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的运动方向相反
F04C2-30 .具有F04C2/02,F04C2/08,F04C 2/22,F04C 2/24各组中两组或多组所包含的特征,或具有包含在这些组中的一个组的特征,并且配合元件之间具有其他形式的运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