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置式自动换向油缸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115669.6 | 申请日: | 2013-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4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 发明(设计)人: | 冯华良;袁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市永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袁新华;冯华良 |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3/04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 地址: | 443007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自动 换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缸,特别是一种内置式自动换向油缸。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油缸均用换向阀控制油缸的往复运动,且换向阀的流量必须满足所选油泵流量的需要,流量要求越大,且换向阀就越大,相连接的管路又会增大,在管路连接防漏处理都会带来很多不便,而且现所用的换向阀多为手动、电动两种,手动换向可通过挡块实现换向,电动则需要电路控制实现换向,增加装配难度。
中国专利201220112266.1公开了一种双出轴油缸自动换向系统,含有换向阀、双出轴油缸,换向阀通过管路与双出轴油缸相连,还含连杆、自动换向拔叉和自动换向推杆,连杆的一端与换向阀的杠杆机构相连,自动换向拔叉为倒Y 形结构,自动换向拔叉包括叉杆、左叉臂和右叉臂,叉杆、左叉臂和右叉臂相交之处设有销孔,该销孔套装在销轴上,连杆的另一端部上设有长槽孔,自动换向拔叉的叉杆穿装在该长槽孔中,自动换向推杆设置在所述双出轴油缸的一端出轴上,自动换向推杆位于自动换向拔叉的左叉臂和右叉臂之间。该双出轴油缸自动换向系统不仅适用于动作频繁的作业中,而且在无电源提供的情况下实现自动换向。存在的问题是结构不够紧凑,且传动也不够可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置式自动换向油缸,可以大幅减小整体结构,换向可靠、平稳,且油路简单,降低漏油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置式自动换向油缸,包括缸体,活塞置于缸体内,活塞杆与活塞固定连接,缸体上还设有进油孔和回油孔,所述的活塞杆内可滑动地安装有推动杆,所述的推动杆与用于换向的阀芯固定连接,所述的阀芯可滑动地安装在阀套内,所述的阀套与缸体固定连接。
所述的推动杆位于活塞的两端分别设有可滑动的第一推动杆端头和第二推动杆端头,第一推动杆端头上设有用于缓冲第一推动杆端头和阀芯之间撞击的第一弹簧,第二推动杆端头上设有用于缓冲第二推动杆端头与推动杆之间撞击的的第二弹簧。
所述的阀套中,依次设有第一通孔槽、第二通孔槽、第三通孔槽、第四通孔槽和第五通孔槽,其中第一通孔槽和第五通孔槽与回油孔连通,第二通孔槽与第二油腔连通,第三通孔槽与进油孔连通,第四通孔槽与第一油腔连通;
所述的阀芯设有相配合的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的宽度足够用于连通第一通孔槽、第二通孔槽、第三通孔槽、第四通孔槽和第五通孔槽中相邻的两个。
所述的第一环形槽上设有第一换向孔,所述第一换向孔与阀芯远离活塞的一侧腔体连通。
所述的第二环形槽上还设有第二换向孔,所述第二换向孔与第一油腔连通。
所述的推动杆上还设有用于限定阀芯位置的定位钢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置式自动换向油缸,通过将换向阀内置在油缸的缸体内的结构,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换向快、平稳、无响声。
2、油路简单,只需进油管回油管,无任何方向阀控制油路,降低了漏油风险。
3、外接流量控制阀及压力控制阀,能随意控制油缸的进给力及往复速度。
4、结构紧凑,安装和使用方便,省去传统油缸,限位挡板换向或电路换向机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换向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定位钢球1,阀套2,第一换向孔3,进油孔4,阀芯5,第二换向孔6,第一弹簧7,第一推动杆端头8,活塞9,油管10,第二弹簧11,第二推动杆端头12,回油孔13,第一油腔14,第二油腔15,第一环形槽16,第二环形槽17,第一通孔槽18,第二通孔槽19,第三通孔槽20,第四通孔槽21,第五通孔槽22,活塞杆23,缸体24,推动杆2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中,一种内置式自动换向油缸,包括缸体24,活塞9置于缸体24内,活塞杆23与活塞9固定连接,缸体24上还设有进油孔4和回油孔13,所述的活塞杆23内可滑动地安装有推动杆25,所述的推动杆25与用于换向的阀芯5固定连接,所述的阀芯5可滑动地安装在阀套2内,所述的阀套2与缸体24固定连接。通过推动杆25实现带动阀芯5动作实现换向阀的换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市永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袁新华;冯华良,未经宜昌市永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袁新华;冯华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56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