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起搏器术后患肢固定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5216.3 | 申请日: | 2013-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3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文倩;白雪;方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3/00 | 分类号: | A61F1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搏器 术后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用品,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起搏器术后患肢肢体固定带。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后,要求病人处于平躺状态,在切口局部以无菌敷料覆盖后用砂袋或者市售食盐压迫4-6小时,并且要求病人绝对卧床3-7天,同时术侧肢体绝对制动,24小时后可取左侧30度卧位,3天后可轻微活动,但术侧上肢7天以内限制活动,以防止囊带积血以及电位脱位。
临床上,在患者进行起搏器手术后,会在患者的锁骨下方留下一手术创口,患者的大臂不能绕肩活动,一旦大臂绕肩活动就会使创口被拉裂,导致出血,创口无法愈合等问题,因此需要将患者的大臂进行固定,防止患者有意或无意的大臂活动。
目前,对患者大臂的固定方法一般采用大量的绷带对患者的大臂及上身进行绕包,将大臂固定在患者的上身上,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防止患者大臂活动。但是,使用了大量的绷带成本高,浪费了大量的布料,对患者上身造成了较大的压迫,会造成胸闷,呼吸不顺等,大量的绷带绕包在身体上,从而透气性差,患者上身容易产生异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防止创口拉裂、结构简单的起搏器术后患肢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起搏器术后患肢固定带,包括第一带体(1),在所述第一带体(1)上设有第二带体(2),所述第二带体(2)的两端对应设有连接机构,当第二带体(2)两端的连接机构对接时,第二带体(2)形成环状,第一带体(1)两端相连形成环状。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巧妙的通过第二带体形成环状结构系在患者的大臂上,再通过与第二带体相连的第一带体两端相连形成环状,紧紧的系在人们上身,这样巧妙的将大臂与人的上身相固定,从而达到了防止患者有意或无意的大臂活动,进而防止起搏器术后伤口拉裂。
为了使用更加舒适,所述第一带体(1)为布带或尼龙带或纤维带。
为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述第一带体(1)两端通过打结相连。
为了使用更加舒适,所述第二带体(2)为布带或尼龙带或纤维带或塑料带。
为了使用方便,所述连接机构是尼龙拉扣或钮扣或拉链或绳索;所述连接机构的两部分分别位于第二带体(2)两端的正面和反面。
为了使用方便,所述第二带体(2)的中部与第一带体(1)的中部相连,并且背对背连接,近似于8字形。
为了连接更加牢固,使用更加舒适,所述第二带体(2)与第一带体(1)通过缝制相连。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成本低,巧妙的通过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将大臂和上身相连,防止了大臂的活动,从而防止了起搏器术后伤口拉裂,并且能够避免胸闷,节约材料,减少上身的异味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带体1、第二带体2和连接机构构成,所述第一带体1为布带或尼龙带或纤维带,作为优选,本实施例选用布带,在所述第一带体1上设有第二带体2,所述第二带体2的中部与第一带体1的中部相连,并且背对背连接,近似于8字形,所述第二带体2与第一带体1通过缝制相连,所述第二带体2为布带或尼龙带或纤维带或塑料带,作为优选,本实施例选用布带,所述第二带体2的两端对应设有连接机构,当第二带体2两端的连接机构对接时,第二带体2形成环状,所述连接机构是尼龙拉扣或钮扣或拉链或绳索,作为优选,本实施例选用尼龙拉扣,所述连接机构的两部分分别位于第二带体2两端的正面和反面,第一带体1两端通过打结相连形成环状。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说明:
如图1所示,使用时,通过尼龙拉扣将第二带体2固定在大臂上,再通过第一带体1的两端通过打结固定在上身,这样大臂就得到了很好的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52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